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心靜的四字成語

形容心靜的四字成語

1. 描寫心靜的四字成語

平心靜氣

píng xīn jìng qì

解釋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靜氣,暗暗訪察,才能得這個實在;縱然訪不著,外人也不能知道。”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在勸解中。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辨形平;不能寫作“憑”;靜;不能寫作“凈”。

近義詞心平氣和

反義詞意氣用事

辨析~和“心平氣和”;都表示“心情冷靜;不魯莽行事”。常可通用。但~偏重於“平心”;指內心平靜;“心平氣和”偏重於“氣和”;指態度溫和。而且“心平氣和”的搭配對象比~多。

例句妳~地好好想壹想;不要輕易地做選擇。

2. 關於心靜的四字成語

平心靜氣 - 心平氣和 - 心如止水 - 寧靜致遠 - 安心恬蕩 - 風恬浪靜

心境如水

解釋壹個人的性情淡然坦誠,心境已是不會被塵世的恩怨所左右。

心平氣和

解釋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心如止水

解釋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出處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波瀾不驚

解釋看見風浪不驚慌,比喻心態鎮定。現比喻面對動蕩局面保持平靜、形勢平穩,沒受到什麽變化或曲折。無論遇到什麽事都不會自亂陣腳,不驚不詫,面不改色。

出處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鎮定自若

解釋鎮靜;不急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沈著鎮靜。

3. 形容平靜的四字成語

鴉雀無聲 悄無聲息 噤若寒蟬 針落有聲 萬籟俱寂

3. 噤若寒蟬 針落有聲 鴉雀無聲 萬籟俱寂 悄無聲息

4. 安適如常 安靜而舒適,象往常壹樣。指經過某種變動後,恢復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適。

5. 安閑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6. 安閑自在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7. 雞犬桑麻 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

8. 家無二主 指壹家之內,不可以有兩個主人,否則會發生爭吵,不得安靜。

9. 萬籟俱寂 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

10. 萬籟無聲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

11. 心猿意馬 心意好象猴子跳、馬奔跑壹樣控制不住。形容心裏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

12. 靜言令色 靜:安靜;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來迷惑他人。

13. 萬賴俱寂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

14. 萬賴無聲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

15. 少安無躁 稍稍安靜,不要急躁。

16. 神閑氣定 指神氣悠閑安靜。

17. 神閑氣定 指神氣悠閑安靜。

18. 神閑氣靜 指神氣悠閑安靜。同“神閑氣定”。

19. 恬淡寡欲 恬淡:安靜閑適,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

20. 安詳恭敬 安靜、細心、謙恭、敬重,古時兒童教育的要領

21. 佛性禪心 指佛教徒壹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22. 闃無人聲 指靜寂得沒有壹點人聲

4. 形容安靜的四字詞語

形容安靜的四字詞語有:

壹、鴉默雀靜 [ yā mò què jìng ]

1. 解釋: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沒有壹點聲息。

2. 出自:宋·蘇軾《絕句三首》:“天風吹雨入闌幹,烏鵲無聲夜向闌。”

3. 示例:賀老師說完了,三個人~地戳在路燈底下。 ◎陳建功《找樂》第五章

二、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1. 解釋: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

2. 出自: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3. 示例:這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鄒韜奮《我的母親》

三、寂然無聲 [ jì rán wú shēng ]

1. 解釋:寂靜沒有聲音。

2. 出自:《淮南子·泰族訓》:“高宗諒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內寂然無聲;壹言聲然,大動天下。”

3. 示例: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這殘盤剩飯,必然聚吃壹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為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壹卷

四、鴉雀無聲 [ yā què wú shēng ]

1. 解釋: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2.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四:“公曰:‘鴉去無聲,又何言聞?’”宋·蘇軾《絕句三首》:“天風吹雨入闌幹,烏鵲無聲夜向闌。”

3. 示例:直等到大眾去凈之後,靜悄悄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

五、無聲無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1. 解釋: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2. 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5. 形容“心情平靜”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心如止水[ xīn rú zhǐ shuǐ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2、心如古井[ xīn rú gǔ jǐng ]:古井:年代久遠的枯井。內心象不起波瀾的枯井。形容心裏十分平靜或壹點也不動情。

3、心平氣和[ xīn píng qì hé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 指不急躁,不生氣。

4、平心靜氣[ píng xīn jìng qì ]: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5、安心恬蕩[ ān xīn tián dàng ]:心情平靜,不求名利。

6、安安心心[ ān ān xīn xīn ]:保持心境平靜,不受外界幹擾。

7、能忍自安[ néng rěn zì ān ]:能夠忍耐,心情自然平靜。

8、談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 ]:自若:跟平常壹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9、心平氣溫[xīn píng qì wēn]: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10、不緊不慢[ bù jīn bù màn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6. 表示平靜的四字詞語

風平浪靜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 處

宋·陸九淵《語錄》:“因提公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

例 句

海面上~,太陽在天上懶懶地掛著。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海不揚波 河清海晏 天下太平 平安無事 水平如鏡 相安無事 省事寧人 碧波浩渺碧波浩渺 風微浪穩

反義詞

波濤洶湧 大風大浪 驚濤駭浪 壹波又起 興妖作怪 刀山劍樹 天搖地動 岸谷之變此伏彼起 此起彼伏 波浪滔天 煙波浩渺 狂濤駭浪 甚囂塵上 軒然 *** 險象環生風聲鶴唳

7. 形容安靜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萬籟俱寂、鴉雀無聲、悄無聲息、夜闌人靜、更深夜靜、鴉默雀靜

萬籟俱寂,讀音:[wàn lài jù jì]

萬籟俱寂指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壹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自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近義詞:萬籟無聲、鴉雀無聲、鴉默雀靜

反義詞:人聲鼎沸、沸沸揚揚

造句:

1、坐在山頭,萬籟俱寂,明月初上,好個美好的夜晚!

2、夜已深,雖是萬籟俱寂,我內心卻是紛擾難定。

3、萬籟俱寂,大地已沈睡,七星山影在月色中更顯孤傲。

4、我最愛在萬籟俱寂的深夜沈思與寫作。

鴉雀無聲,讀音:[yā què wú shēng]

鴉雀無聲指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壹聲不響

出自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近義詞:鴉默雀靜、萬籟俱寂

反義詞:人聲鼎沸、沸反盈天

造句:

1、其他報紙也密鑼緊鼓鬧了幾天,但現在幾乎是鴉雀無聲了。

2、生人壹進來,喧囂吵鬧的房間壹下子變得鴉雀無聲了。

3、教室裏突然變得鴉雀無聲。

4、周圍鴉雀無聲,平常熟悉的房子多了壹種陌生感。

悄無聲息,讀音:[qiǎo wú shēng xī]

悄無聲息指靜悄悄的,聽不到任何聲音。指非常寂靜。

出自曾樸《孽海花》第34回:“此時再聽,就悄無聲息了。”

近義詞:悄無人聲

造句:

1、它悄無聲息地來臨,靜如薊花冠毛,掠過山坡上果園的壹角。

2、她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3、小添偷偷沿著窗簾後面悄無聲息地潛到陽臺上。

4、雕像越來越多起來,白色石像群集在樹間,白色人像及其斷片悄無聲息地豎立著,在虛空中徒然保持著各種姿態。

夜闌人靜,讀音:[yè lán rén jìng]

夜闌人靜指夜深了,人都安靜下來了。形容夜深了;四周非常寂靜。

出自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三折:“有壹日柳遮花映,霧障雲屏,夜闌人靜,海誓山盟。”

近義詞:更深人靜、夜靜更深

反義詞:人聲鼎沸、雞犬不

造句:

1、天很黑,星很繁,夜闌人靜。

2、闌人靜,明亮的月光照落萬千磚石,月光緩緩溢入房屋的窗牖,照出壹片銀白。

3、在這夜闌人靜之際,歡快雀躍的琴聲再次響起,再次把沈睡中的少女喚醒、

4、夜闌人靜,慕容雲的心,卻依舊不能平靜。

更深夜靜,讀音:[gēng shēn yè jìng]

更深夜靜指夜已很深,沒有壹點聲響。形容夜深處於壹片寂靜之中。

出自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益州西睦和尚》:“更深夜靜,***伊相商。”

近義詞:更深人靜

造句:

1、那晚,夜靜更深,月明星稀,只聽到周圍壹片蛙聲,我獨自走在故鄉的小路上,家鄉的夏夜多麽美好啊!

2、夜靜更深,但犬吠聲貓民聲卻在鳳羽村內此起彼伏。

3、夜靜更深,明晨就要起航的大船隨著海潮輕輕搖動,如同壹只沈睡中巨獸,壹呼壹吸,便使得四海翻湧。

4、夜靜更深,壹個人呆呆地坐著,音箱裏播放著楊蔓的歌曲,曲調悠揚憂郁,纏綿悱惻,聽來,心有些微的疼痛。

鴉默雀靜,讀音:[yā mò què jìng]

鴉默雀靜指人們或活動場所非常安靜。

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我因為到了老祖宗那裏,鴉默雀靜的,問小丫頭子們,他又不肯叫我找園裏來。”

近義詞:鴉雀無聲、萬籟俱寂

反義詞:沸反盈天、沸沸揚揚

造句:

1、他也沒敲壹下門,就推門進去,院裏鴉默雀靜。

2、就在萬籟俱寂,鴉默雀靜的時候,羅傑躺在床上卻是怎麽也睡不著。

3、晚上八點的壹中校門鴉默雀靜。

4、就在鴉默雀靜之中,土中某樣暗黃色的物事,竟悄悄露出壹個邊角,赫然映入陸彥眼簾。

8. 描寫壹個人平靜的四字詞語

平心定氣 安安心心 息事寧人 心平氣和 平心易氣

壹:平心靜氣,[ píng xīn jìng qì ]

詳細解釋

1. 解釋: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2.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靜氣,暗暗訪察,才能得這個實在;縱然訪不著,外人也不能知道。”

二:平心定氣[ píng xīn dìng qì ]

詳細解釋

1. 解釋:指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2. 出自:宋·陸九淵《與劉深父書》:“開卷讀書時,整冠肅容,平心定氣。”

三:心平氣和[ xīn píng qì hé ]

詳細解釋

1. 解釋: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2. 出自: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四:平心易氣[ píng xīn yì qì ]

詳細解釋

解釋:心情平和,態度冷靜。同“平心靜氣”。

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3卷:"橫渠論看詩,教人平心易氣求之,到他說詩,又卻不然。"

五:沈聲靜氣[ chén shēng jìng qì ]

詳細解釋

1. 解釋:指聲調低沈,態度平和。

2. 出自:冰心《到青龍橋去》:“他沈聲靜氣的問:‘妳是那裏的,要往那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