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怎麽看借用成語的廣告牌

怎麽看借用成語的廣告牌

 進入新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告業也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局面,各種媒體上面廣告鋪天蓋地,商家也竭盡全力使自己的廣告語與眾不同。“壹網無前”、“鋒景無限”、“默默無蚊”、 “飲以為榮”、“錢途廣闊”……讀者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壹張勘誤表。如今,走在街上,翻翻報紙,或是看壹眼公***汽車的車身,如此錯辭濫句、瞎字別字比比皆是,令人作嘔。其實,以上這些被玷汙了的“成語”和日常用語句子,不過是壹些網站、眼鏡店、化妝品、咨詢公司等企業的廣告語。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利用漢字的諧音改編成語制作成廣告語,成為了眾多商家津津樂道的新創意,成語被改頭換面之後屢屢出現在媒體上。而這種作法是否恰當,也曾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反響,褒貶不壹。有人認為這樣壹改既有獨創性又符合產品的形象特征,能夠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對祖國語言也是壹種豐富;也有人認為這樣濫用成語不利於語言健康文明的發展,而且會產生壹種負面效應。

那麽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其實這並不是壹個新現象,諧音在語言表達中早就被廣泛的使用,如果用好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如“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絲”字就是“思念”的“思”字的諧音,《紅樓夢》中的“賈(假)雨村”、“甄(真)士隱”、“萬艷同杯” 等諧音暗寓,《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被人諧音為“逃之夭夭”,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然廣告中也可以適當地對熟語作些改動,同樣也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服裝類廣告中的“‘衣衣’不舍”、飲料類的“有口皆‘杯’”、華素片廣告“‘快’‘治’人口”、黃河冰箱廣告“領‘鮮’壹步”、燃竈器具廣告“‘燒’勝壹籌”等等這樣形神兼備、繪聲繪色的廣告既溫馨又雅致,富有個性特色,體現了商品的親和力,拉近了顧客與商家的距離,豐富了廣告用語,給人耳目壹新之感。

但我覺得,壹些商家為了達到耳目壹新的目的而胡亂篡改成語的做法實在是令人發指。比如,汾酒廣告語“喝酒必汾,汾酒必喝”與原來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而某品牌的痔瘡藥廣告譽為“有痔無恐”。讓人感到惡心。這樣的成語又如“無所胃懼,咳不容緩,天嘗地酒”等等。這些都是盲目篡改成語的例子。不管這些“作者”是否有意,最起碼他們的行為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他們這種隨心所欲的編造,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並導致語言向壹個很不好的方向發展,造成漢語的不規範化。

再者,對成語的隨意篡改也難逃誤人子弟之嫌。對少兒教育影響不好。尤其是對辨別能力較差的低年級學生,對於比較枯燥的成語,原本學起來就吃力,在他們頭腦裏對成語的概念尚是壹張白紙的時候,每壹個錯誤的引導,都會使他們混淆壹些成語,這是遺患無窮的。真不知道將來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們如何用成語給孩子講故事,如果“嶽母刺字”、“孔融讓梨”、“臥薪嘗膽”、“三顧茅廬”等早已深入人心的這些美妙的成語有壹天真的被壹些人再加工壹番,那簡直是我們中國文字文化的壹大悲哀。

 因此,我認為,要用嚴謹的態度去合理的運用成語,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成語文化發揚光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