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插科打諢的出處是

成語插科打諢的出處是

插科打諢,漢語成語,指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現泛指開玩笑逗樂。出自明·高明《琵琶記·報告戲情》。

造句:

1、京劇名醜不僅唱做俱佳,而且善於插科打諢。

2、我們在談正經事,妳不要來插科打諢。

3、說話也得分個場合。有時候大家開會,正在講壹些嚴肅的事情,妳來個插科打諢,逗人發笑,就不那麽合適了。

4、人家在說正事,妳別插科打諢了。

5、他習慣在舞臺上插科打諢,引得現場氛圍無比熱鬧。

6、周局長是個和顏悅色又有風趣感的人,他每次組織大家開會插科打諢。

7、傳統戲劇中的壹些輕松場面多由醜角來插科打諢。

8、但是隨著示威者的出現,出現在俄羅斯插科打諢的暴行可能已經超出當局的承受度。

9、班納特先生是個古怪人,他壹方面喜歡插科打諢,愛挖苦人,同時又不茍言笑,變幻莫測,看別人的臉色,討別人的喜歡。

10、那個喜劇演員總是說些相同的插科打諢。

11、表演時鑼鼓烘托,插科打諢,喧呼成戲。

12、誰在我面前高深超過了半個小時,我必定想辦法插科打諢,不惜用夜勤病棟之類的轉移話題。

13、同學們吃飯的時候喜歡插科打諢。

14、這時,全場壹片插科打諢的吼聲,打算把在這件事裏能找到的樂趣壹點不剩地全部發掘出來。

15、大多數歌曲采用正統的南方英語,並插科打諢地夾帶些倫敦土腔或北方腔。

擴展資料:

插科打諢,科:古代戲曲用語;插科:指劇中人的表情和動作;諢:戲謔;開玩笑;打諢:用詼諧的語言相戲謔。指演劇中插入壹些滑稽幽默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逗引觀眾發笑。

現也指在鄭重場合中插入的戲謔動作或言語。也作“撒科打諢”、“攙科散諢”。出自:明高明《琵琶記副末開場》:“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只看子孝與妻賢。”近義詞有:打諢插科,插科打諢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謂語;泛指開玩笑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