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馬首是瞻 · 牛鼎烹雞 · 鳥盡弓藏
· 狼子野心 · 杯弓蛇影 · 沈魚落雁 · 風聲鶴唳 · 狐假虎威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塞翁失馬 葉公好龍
壹丘之貉 與虎謀皮 黔驢技窮 鴻鵠之誌 螳螂捕蟬
沈魚落雁 龍馬精神 畫龍點睛 庖丁解牛 鷸蚌相爭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壹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壹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壹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壹只兔子,不偏不倚,壹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壹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壹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準備試壹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壹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壹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壹匹好馬。”秦二世壹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壹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壹只鹿,妳怎麽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壹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趙高壹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壹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麽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壹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壹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壹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兔死狐悲
從前,壹只兔子和壹只狐貍為對付***同的敵人――獵人,彼此聯盟發誓,發誓要同生死,***患難。壹天,當他們正在田野裏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不料壹群獵人突然前來,壹箭就射死了兔子,狐貍也險遭不測。獵人走後,狐貍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個長者經過,看見狐貍在兔子旁邊哭泣,覺得奇怪,就問狐貍哭泣的原因。 狐貍悲哀的說:"和兔子同樣是微小的動物,是獵人捕獵的對象。們相約***同對敵, ***生死,同患難。現在的同盟被獵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著明天的死亡。們是真正的朋友,哪能不傷心哭泣呢!"
長者聽了,嘆著氣,說:"妳為這樣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兔死狐悲"這個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表示對同類的死亡或不幸的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