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把素持齋 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半途而廢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抱表寢繩 指坐臥不離準則。意謂堅持德操。
出處:《文子·下德》:“法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德與天地參光,明與日月並照,精神與鬼神齊靈,戴圓履方,抱表寢繩,內能理身,外得人心,發施號令,天下從風。”
抱殘守闕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壹本作“缺”。
跛鱉千裏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裏。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裏。”
不恥最後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出處:《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性。
滴水穿石 水不斷下滴,可以滴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壹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動心忍性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出處:《孟子·告?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乙》:“凡中書有軍國政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各執壹詞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壹致。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兩下各執壹詞,難以定招。”
梗?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各持己見 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乙》:“凡中書有軍國政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各執己見 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持齋把素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持之以恒 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
出處:清·曾國藩《寬不化 指十分頑固,無法感化。
出處:《續兒女英雄傳》第壹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壹壹請教。”
固執成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同“固執己見”。
出處: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壹定要固執成見,那就拉倒。”
固執己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處:《舊唐書·李綱傳》:“時左仆射楊素、蘇威當朝,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宋史·陳宓傳》:“固執己?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壹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壹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勝利失敗就取決與本人的努力與否。強調人的主觀能?見,動失人心。”
和而不唱 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出處:《莊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1、堅持者能在命運風暴中奮鬥。
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有誌者事竟成。
4、耐心之樹,結黃金之果。
5、百敗而其誌不折。
6、失敗是塊磨刀石。
7、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會逐給妳好處。
8、駱駝走得慢,但終能走到目的地。
9、耐心是壹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10、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才完成的。
11、成功是壹段路程,而非終點,所以只要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壹切順利,便是成功。
12、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13、斧頭雖小,但經歷多次劈砍,終能將壹棵最堅硬的橡樹砍刀。
14、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
15、看日出必須守到拂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