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是沒有固定年齡的,壹般指的是四十到五十歲。
大器晚成是壹個成語,最早是出自於春秋·老子的《道德經》中的四十壹章。該成語原來指的是大的材料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做成器具,後來用來比喻能擔當大事或者是做出大事業的人成就比較晚。
對於那些努力向成功邁進的人來說,因為機遇以及經歷不同,成功的時間往往是不同的。年少得誌的人有很多,但也有很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年輕時的不得誌、磨難以及挫折,並不會影響到堅持者的大器晚成。其實只要妳堅信自己,穿過重重困難,總有壹天會幹出壹番事業來。
成語簡介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釋大器:大的器物,引申為人才。本指大器物的制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後比喻有卓越才能的人,成名或取得成就都較晚。
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四十壹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年紀大才成才。
近義詞後生可畏
反義詞冥頑不靈、初露鋒芒、不堪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