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車賣漿,漢語成語,意思是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姓,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引車賣漿雖見於《史記》的同壹篇,卻由兩件事組成。引車指魏公子屈尊為侯贏駕車事,賣漿指公子仰慕的另壹高士薛公藏於賣漿者家事。戰國時魏國公子名無忌,即著名的信陵君,此君仁而下士,廣羅豪傑義士,門客甚眾。有壹隱士侯贏,年七十,為夷門的守門人。公子聽說,備厚禮相請,侯贏卻辭而不受。公子於是就大會賓客,親自隨車駕迎請侯贏。
詞語出處
侯贏穿戴著破衣破帽,讓也不讓,徑直坐在公子的車座上,而公子在車下牽著馬韁,畢恭畢敬。侯生又說要見壹個賣肉的朋友,得從市場過。於是公子引入市,其禮賢下士之名更顯著了。公子到趙國去,聽說趙國有兩位隱士,壹是毛公,混跡於賭徒之中。
壹是薛公,隱藏於壹戶賣漿人家。公子親自步行前往尋訪二人,甚為相得。連平原君都不理解魏公子的作為,說他妄從博徒賣漿者遊。車夫和賣漿的小販皆為卑賤職業,後遂以引車賣漿為卑賤職業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