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唱戲的四字成語

唱戲的四字成語

1. 關於戲曲的四字詞語

聲情並茂、徽班進京、四大徽班、昆亂不擋、唱念做打、前三鼎甲、後三鼎甲、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須生、抑揚頓挫、有聲皆歌,無動不舞(這是著名京劇理論家齊如山對京劇表演藝術的的歸納)、生旦凈醜(壹樓說的生旦凈末是錯的,如果是生旦凈末,那還要有壹個醜,以前的戲曲行當是這五大類,上世紀初,末行被並歸到老生行當,所以,現在的戲曲行當是生旦凈醜四大類)。

另外,在行當名稱上有很多四個字的叫法,如唱功老生,架子花臉等等,還有更多四個字的劇名,如貴妃醉酒、徐策跑城等等等等,多了去了,廣義上說,這都屬於有關戲曲的四字詞語,但又好像不是樓主妳想要的那種,但劇名中的《逼上梁山》肯定是屬於妳要的詞語,沒錯吧,呵呵!

2. 關於戲曲的四字成語

關於戲曲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哀感頑艷:頑:愚頑。原意是指內容淒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艷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禦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戲曲沈悶乏味;火:比喻緊促。指戲曲不沈悶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諢:科:指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諢:詼諧逗趣的話。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 *** 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撮科打哄: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 *** 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撮科打閧: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 *** 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閧,同“哄”,喧鬧。

打諢插科:科:古曲戲曲中的表情動作。穿插在戲曲表演中的能使觀眾發笑的表演與道白。亦泛指引人發笑的動作與言談。

大打出手:打出手:戲曲中的壹種武打技術,壹出劇中的主要人物與多個對手相打,形成種種武打場面。比喻逞兇打人或毆鬥。

顧曲周郎: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歡喜冤家:表示又愛又恨的意思。小說戲曲中多用作對情人或兒女的親熱稱呼。

即即世世:詛咒人該死的話。舊時戲曲中常用。

涇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樣子。也指戲曲用韻清濁分明。同“涇渭分明”。

寬袍大袖:指舊時人們穿的各式肥大服裝或傳統戲曲服裝。

梨園子弟:原指唐玄宗時梨園宮廷歌舞藝人的統稱。後泛指戲曲演員。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