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解釋: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沈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示例:這些人~地叩了頭,花費了半點鐘以上的時間。★巴金《家》十五
近義詞:處之泰然、視若等閑、從從容容
反義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舉止不慌
處之泰然
拼音:chǔ zhī tài rán
解釋: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沈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示例:大赤包聽出瑞宣的諷刺,而~,她尖聲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近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於衷
反義詞: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泰然自若
拼音:tài rán zì ruò
解釋:自若:象平常壹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沈著鎮定,不慌不亂。
出處:《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示例:施天福坦率地註視鄭成功,~地搖頭。★華而實《漢衣冠》三
近義詞:安之若素、若無其事
反義詞:忐忑不安、心驚肉跳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處事方式
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ò sù
解釋: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壹樣,不覺得有什麽不合適。
出處: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第二天寶小姐酒醒,很覺得過意不去。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泰然處之、漠然置之、隨遇而安
反義詞:驚惶失措、寢食不安、見異思遷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
泰然處之
拼音:tài rán chǔ zhī
解釋: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沈著鎮定。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示例:老東山已松開孫若西,他平了平氣,眼睛半閉,~,穩立不動。★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近義詞:泰然自若、鎮定自如
反義詞:忐忑不安、驚惶失措、六神無主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處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