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ǎo ān wú zào
解釋:少:稍微,暫時;安:徐緩,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暫且安心等壹會兒,不要急躁。
出處:《左傳·襄公七年》:“吾子其少安。”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示例: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然而,~罷。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
近義詞:安之若素、安步當車、少安勿躁
反義詞:氣急敗壞、心急如焚
語法:作謂語;常用於規勸別人冷靜
少不更事
拼音:shào bù gēng shì
解釋: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麽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示例:母謂汝夫婦~。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青娥》
近義詞:羽毛未豐、初出茅廬
反義詞:飽經風霜、少年老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經驗不多
少吃儉用
拼音:shǎo chī jiǎn yòng
解釋:即省吃儉用。
出處:清·蒲松齡《翻魘殃》第九回:“妳路上少吃儉用,可以到了家,妳就快忙走。”
近義詞:省吃儉用
反義詞:鋪張浪費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節儉
少吃缺穿
拼音:shǎo chī quē chuān
解釋:缺乏衣食。比喻貧困。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壹卷第四章:“這年頭,老百姓盡管少吃缺穿,但非常看重政治名譽。”
近義詞:缺衣少食
反義詞:豐衣足食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貧困
少見多怪
拼音:shǎo jiàn duō guài
解釋:見聞少的人遇到不常見的事物就覺得奇怪。後常用來嘲笑見識淺陋的人。
出處:《抱樸子·神仙》:“夫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漢·牟融《牟子》:“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謂馬腫背。”
示例:人家說~,妳多見了還是那麽多怪。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六回
近義詞:管見所及
反義詞:見多識廣、多見少怪
歇後語:看見駱峰當腫背;蜀犬吠日
語法:作謂語、狀語;指見識少
少年老成
拼音: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韋康》:“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裏之駒。’”
示例:敘話中間,說起興哥~,這般大事,虧他獨立支持。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壹
近義詞:老成持重、少年老誠
反義詞:少不更事
歇後語:二十歲長胡子;十八歲當博士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年輕穩重
少氣無力
拼音:shǎo qì wú lì
解釋:氣不壯,沒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出處:《西遊記》第十八回:“那女兒認得是他父親的聲音,才少氣無力的應了壹聲道:‘爹爹,我在這裏哩。’”
示例:趙樹理《三裏灣》:“他慢慢摸到坐的那把椅子上往下壹坐,~自言自語說:‘實在麻煩!’”
近義詞:有氣無力
反義詞:精神抖擻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的狀態
少言寡語
拼音:shǎo yán guǎ yǔ
解釋:指平時說話不多。
出處:劉亞舟《男婚女嫁》第二章:“在苗文珍的眼裏,潘翠枝的少言寡語,溫柔嫻靜,是內心裏安寧的反映。”
示例:想不到~的青年司機,說起他的老趙叔來,竟這般滔滔不絕。 ★林雨《妳喜歡誰》
近義詞:沈默寡言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說話等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拼音: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解釋: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示例:~,平日弗用功,自到臨期悔。
★明·張岱《課兒讀》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成語故事:古代《樂府詩集》中有壹首《長歌行》,作者借園中葵來揭示人生該如何度過青年這黃金時代,詩文如下:“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睎。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暉。常恐秋節至,睎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