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書法的成語故事

關於書法的成語故事

1、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壹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

壹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壹壹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入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2、臨池學書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讓兒子王獻之從小學習練字。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王獻之寫“大”字讓父親檢查,父親在字上加上壹點成為“太”,他跑去問母親,母親告訴他只有壹點才是真功夫。於是王獻之守在家裏18個大水缸邊練習寫字。

3、巧取豪奪

巧取豪奪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壹樣,既寫得壹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

有壹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麽似的,立即要拿壹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裏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壹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

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壹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麽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裏面,有牧童的影子;而妳還我的這壹幅卻沒有。”

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壹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

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壹模壹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米友仁是壹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壹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

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

4、入木三分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字號逸少,是東晉書法家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說:“妳為什麽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東西?”王羲之卻笑著不回答,母親問:“妳看的是用筆法嗎?”

父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妳長大成人我再教妳書法。”王羲之跪了下來說:“就讓孩兒看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的美好才華與發展了。"

父親很高興,於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壹個月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壹定看過用筆訣竅,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名聲壹定超過我。”

東晉明帝有壹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頭剔去壹層又壹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嘆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後“入木三分”成為成語,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5、筆走龍蛇

唐朝時期,秘書監賀知章在府上宴請賓客,李白在席上作詩《草書歌行》。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擅長草書,當眾被要求作書法,懷素援筆蘸墨,凝神運氣揮毫,很快寫就,賀知章贊嘆道:“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真是筆走龍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