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視同仁,視同壹律,比量齊觀,不分軒輊,相提並論
壹視同仁:
讀音:yī shì tóng ré
釋義:原指聖人對百姓壹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出處: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壹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視同壹律:
讀音:shì tóng yī lǜ
釋義:指同等看待。
出處:魯迅《南腔北調集·又論"第三種人"》:"至於'忠實於自己的藝術的作者',卻並未視同壹律。"
比量齊觀:
讀音:bǐ liàng qí guān
釋義:指同等看待。
出處:廖仲愷《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後的原因》:"而且他們的輸出東西,又是工藝品,是精制品;我們的輸出東西,是農產品,是原料。因此我們的輸出,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
不分軒輊:
讀音:bù fēn xuān zhì
釋義:不分高下、輕重。比喻對待二者的態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相提並論:
讀音:xiāng tí bìng lùn
釋義: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壹起談論或看待。
出處: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