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威武不屈成語故事_成語“威武不屈”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威武不屈成語故事_成語“威武不屈”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威武不屈成語故事_成語“威武不屈”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釋義

 威武:權勢武力。屈:屈服。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不為權勢、武力的脅迫而屈服。

 用法

 現多指在 *** 的壓力下不屈服。形容堅貞不屈。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繼承了孔子的思想體系,豐富了儒家學說。當時,各諸侯國有強有弱,有大有小,都想稱霸天下。有些人提出弱國應該聯合起來,***同對抗強大的秦國,即為合縱。

 連橫和合縱其實都是為使自己的國家不被消滅而聯合別國的策略。強國與弱國各派出了許多說客,宣揚自己的主張。公孫衍和張儀便是當時專門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的說客。因為秦國勢力強大,所以弱國看到秦國的使者,都非常害怕。有壹個愛好縱橫之術的人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應該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吧?”孟子回答說:“他們不能算是大丈夫。作為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以仁義為本。得誌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隨波逐流、阿諛奉承。不能因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貧賤而改變誌向,更不能因為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失去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後來,人們把“威武不能屈”的“能”字省去,演變為成語“威武不屈”。

 縱橫家

 縱橫家是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壹。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戰國策》中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