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信半疑的成語辨析如下:
半信半疑,漢語成語,拼音是bàn xìn bàn yí,意思是壹半相信,壹半懷疑。表示對真假不敢肯定。出自《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
成語出處:
1、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茍蔔筮所以成相,虎可蔔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2、宋·朱熹《朱子語類》:“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3、《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二折》:師傅苦勸弟子回頭,弟子半信半疑。若是形山好景,惟恐不實。
4、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眾人聽了,也都半信半疑。?
5、《紅樓夢》第壹零壹回: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來,順便還家,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壹面說,壹面抄了個簽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近義詞:
將信將疑、疑信參半
反義詞:
堅信不疑、自信不疑、無可置疑
成語造句:
1、然而,正如作者暗示的,這種進化可能發生在單個種群裏面,對此他半信半疑。
2、我知道,許多美國人對這壹歷史性時刻依然半信半疑,但我們現在確實已經結束了持續近10年的戰爭。
3、不過,妳會對所有這樣說法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因為袁在從事私人贊助的調查的同時,也為 事務所做了壹些工作。
4、虔誠的男子對邪惡的平民生動的描述他與其妻子的密切關系半信半疑。
5、我曾聽到大家眾口壹詞地誇贊莫妮卡演得好,但我幾乎總是對自己的所聞半信半疑。
6、布什總統直到任期接近結束時仍對全球變暖的科學事實半信半疑,並對全球采取協調壹致行動的必要性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