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涎三尺
[解釋]垂:東西的壹頭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饞到極點。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並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
[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出處]老舍《趙子曰》第三章:“對面坐著壹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須子和皮。”
[例句]帝國主義者對海灣國家的石油早就垂涎三尺了。
2、百尺竿頭
[解釋]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發音]bǎi chǐ gān tóu
[出處]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例句]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幹休。 ◎元·張養浩《折桂令》曲
3、咫尺天涯
[解釋]比喻距離雖近,卻像遠在天邊壹樣(咫:古代長度單位,八寸,天涯:天邊)。
[發音]zhǐ chǐ tiān yá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例句]國家動蕩期間,有時住在同壹地區的親友也難得壹見,真是咫尺天涯。
4、魚傳尺素
[解釋]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壹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發音]yú chuán chǐ sù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例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宋·秦觀《踏莎行》詞)
5、尺有所短
[解釋]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發音]chǐ yǒu suǒ duǎn
[出處]南朝·梁錘嶸《詩品》卷下:“元長士章,並有盛才,詞美英凈,至於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譬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未足以貶臥龍。”
[例句]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處,任何比喻都僅僅是對比之中的壹點罷了。 ◎秦牧《<藝海拾貝>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