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刻苦練習的成語
形容刻苦練習的成語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廢寢忘食、焚膏繼晷、發憤忘食
1、堅持不懈
讀音:jiān chí bú xiè
釋義: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處:近代趙爾巽《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州。”
譯文:煦激勵士兵團結壹心,堅持不懈,賊寇窘迫、困厄投降,於是收復了濮州。
例句: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不能 半途而廢,這樣才能把事做好。
2、勤學苦練
讀音:qín xué kǔ liàn
釋義: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出處:近代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後,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過真正的勤學苦練,終於也成為書法家。”
例句: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他的技術大大提高了。
3、廢寢忘食
讀音:fèi qǐn wàng shí ]
釋義:也說廢寢忘 餐。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專心。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譯文:元帝在江、荊期間,恢復教所,愛好學習,招收安置學生,親自教授課程,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夜以繼日。
例句: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廢寢忘食。
4、焚膏繼晷
讀音:fén gāo jì guǐ
釋義:夜裏點了油 燈,繼續白天的事。形容學習、工作勤奮。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譯文:太陽下去了,就燃起油燈,壹年到頭,永遠在那裏孜孜不倦地研究。
例句:他不顧壹切地勤奮學習,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繼晷,終於考入北京大學。
5、發憤忘食
讀音:fā fèn wàng shí
釋義: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常與“樂以忘憂”連用,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述而》: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妳為什麽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壹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例句:既這樣發憤忘食起來,也好,就由妳去。
⑵ 形容訓練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訓練的成語有:練兵秣馬,生聚教訓,訓兵秣馬,寓兵於農
壹:練兵秣馬
讀音:[ liàn bīng mò mǎ ]
基本解釋:
訓練士兵,餵飽戰馬。 指作好戰鬥準備。
詳細解釋:
1.解釋: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2.出自:宋·蘇洵《幾策·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於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二:生聚教訓
讀音:[ shēng jù jiào xùn ]
基本解釋: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 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詳細解釋:
1.解釋: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2.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三:訓兵秣馬
讀音:[xùn bīng mò mǎ]
基本解釋:
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詳細解釋:
1,釋義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2,出自《周書·文帝紀》:"臣自奉詔總平涼之師,責重憂深,不遑啟處。訓兵秣民,唯思竭力。"
四:寓兵於農
讀音:[ yù bīng yú nóng ]
基本解釋
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壹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詳細解釋
1.解釋: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壹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2.出自:宋·邵博《聞見後錄》卷壹:“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⑶ 形容非常熟練,有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如臂使指、遊刃有余、手到擒來、得心應手、輕車熟路
壹、如臂使指
白話釋義:比喻指揮如意。
朝代:唐·
作者:獨孤及
出處:《唐丞相故江陵尹禦史大夫呂湮謚議》:“且訓其三軍;如臂使指。”
翻譯:訓練三軍的戰士,就像手臂指揮手指壹樣
二、遊刃有余
白話釋義:比喻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朝代:春秋
作者:莊子
出處:《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
翻譯:那節的有機會,而刀的不好。因為沒有厚到有機會,看上去它們在刀刃會有空余的地方了
三、手到擒來
白話釋義:手壹到就把敵人捉拿過來,比喻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費力就能成功。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我***師兄去;手到擒來。”
四、得心應手
白話釋義:心裏怎樣想,手裏就能怎樣做。比喻技藝純熟,心手相應
朝代:春秋
作者:莊子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翻譯:這裏面有規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五、輕車熟路
白話釋義:比喻任務不重,又有經驗,做起來容易。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翻譯: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禦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⑷ 形容“熟練”的成語有那些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倒背如流
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壹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飛針走線
走:跑。形容縫紉技術非常熟練。
幹凈利落
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瑯瑯上口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目無全牛
全牛:整個壹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熟能生巧
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心手相應
形容手法熟練,心裏怎麽想,手就怎麽做。
心閑手敏
閑:熟悉;敏:靈敏。形容技藝熟練了,心裏閑靜,手法靈敏。
遊刃有余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運用自如
運用得非常熟練自然。
⑸ 形容“練兵”的成語有哪些
哀兵必勝āi bīng bì shèng 釋義: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壹方獲得勝利。後指回受欺答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砥兵礪伍dǐ bīng lì wǔ 釋義:砥:細的磨刀石;礪:粗的磨刀石,指磨練;伍:隊伍。磨練軍隊。
厲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 釋義: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行兵布陣xíng bīng bù zhèn 釋義 :指揮軍隊,布置陣勢。
束兵秣馬hù bīng mò mǎ 釋義:猶厲兵秣馬。形容準備戰鬥。
遣兵調將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釋義:猶調兵遣將。亦作“遣將調兵”、“遣將征兵”。
養兵千日,用在壹朝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釋義: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壹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壹朝”。
兵強馬壯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釋義: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鬥力。
兵強將勇bīng qiáng àng yǒng 釋義:兵力強盛,將領勇猛。形容軍力強大。
練兵秣馬liàn bīng mò mǎ 釋義: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⑹ 形容磨練的成語有哪些
傲雪淩霜、十年磨壹劍、日鍛月煉、鏃礪括羽、磨礱淬勵
⑺ 形容練功的成語有哪些
投石拔距、行雲流水 、投石超距、氣吞山河 、勢如破竹
⑻ 形容練功的成語
勤學苦練
廢寢忘食
夜以繼日
聞雞起舞
懸梁刺骨(頭懸梁、錐刺股)
鑿壁偷光
臥薪嘗膽
鐵杵磨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手不釋卷
韋編三絕
囊螢映雪(積雪囊螢、集螢映雪、聚螢映雪、映雪囊螢、螢囊映雪)
牛角掛書
劃粥割齏
焚膏繼晷
⑼ 形容培養的成語
壹字師 指訂正壹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壹、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壹字師’”。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蠱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後世猶說其聚斂。”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裏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傳道受業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斷的行動培養高尚的道德。
出處:《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儉以養廉 儉:節儉;廉:廉潔。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作風。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出處:《尚書·鹹有壹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鉆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壹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裏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過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出處:《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嚴道尊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十年生聚 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準備。
授業解惑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興觀群怨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出處:《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糞墻 朽壞的木頭,汙穢的土墻。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
出處:《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出處:《宋史·程頤傳》:“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
鴉巢生鳳 烏鴉的窩裏生出了鳳凰。比喻貧苦人家培養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如何是異類?’顯端曰:‘鴉巢生鳳。’”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壹字之師 改正壹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壹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壹字師”或“壹字之師”。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壹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壹字師。”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名師出高徒 高明的師傅壹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壹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修》:“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