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壹跌不振,遂至於死。”
2、壹蹶不興 比喻遭受壹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壹蹶不振”。
出處: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塗毒蒼生,壹蹶不興,如斯之極。”
3、壹蹶不振 蹶:栽跟頭;振:振作。壹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壹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出處:漢·劉向《說苑·說叢》:“壹噎之故,絕谷不食,壹蹶之故,卻足不行。”
4、再衰三涸 形容士氣越來越低落,不能再振作。
出處:郭沫若《為“五卅”慘案怒吼》:“病根(指不平等條約)不除……我們國民的民氣,再衰三涸,將要永遠淪為外人的奴隸而不能振拔。”
妳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