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紂為虐的讀音zhù zhòu wéi nüè。
助紂為虐(拼音:zhù zhòu wéi nüè)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助紂為虐(紂:商朝末代君主)指幫助紂王作惡;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故事帝辛是帝乙少子,繼位後,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帝辛身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沈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話說秦末農民起義最後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
當時,劉邦領兵攻破武關以後,長驅直入,打到了藍田,在藍田以北完全殲滅了秦國的兵力。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穿上喪服,頸上系著絲條,捧著傳國玉璽,乞求投降,劉邦領兵進入秦國的國都鹹陽。劉邦駐兵鹹陽城後,見宮殿壯麗宏偉,奇珍異寶數不勝數,美女如雲。
助紂為虐成語寓意:
劉邦替天下推翻了秦朝,本應很反感秦的歡淫奢樂,以艱苦樸素號召天下,而他心中閃過的享樂念頭就等於延續秦的暴政,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還好大將樊噲與張良合力勸說劉邦,而劉邦後來也明白了,最終退出鹹陽,駐兵灞上。成語告訴人們,要耐得住寂寞,抵擋得住誘惑,方可成為人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