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關於成語故事的成語及解釋!!!!!!!!!!!!!越多越好!
完璧歸趙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河東獅吼 宋朝有壹位文學家蘇軾,又叫蘇東坡。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過有壹次,有人參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從朝中貶到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 蘇東坡在黃岡有個好友陳慥,號季常。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遊山玩水,寫詩作賦,喜歡研究佛教的道理,還喜歡在壹起飲酒。他們飲酒的時候,都有壹個習慣,就是喜歡請來壹些歌女 *** ,在壹邊歌舞助興。可是陳慥的夫人柳氏很有個性,而且最愛吃醋,很不滿意陳慥的行為,尤其不滿意的就是陳慥喝酒時找美女來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時, *** 、歌女正唱著歌、跳著舞,柳氏就來了,把美女們全都趕走,還說:“妳們喝酒就好好喝酒,弄這些女孩子來,給妳們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什麽好的?是酒會多出來,還是菜會多出來?”後來,陳慥跟蘇東坡兩人在喝酒的時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 壹天晚上,蘇東坡又到陳慥家來。陳慥說:“今兒晚上,咱們兩個好好地喝酒。”“好吧。”陳慥把蘇東坡留下,吩咐下人做了壹桌豐盛的菜,搬上好酒。兩個人壹邊喝著酒,壹邊談佛論道。佛教重點講的是壹個“空”字,兩人講來講去,越講越泄氣。陳慥說:“我們兩個講來講去,把情緒搞壞了。我知道有兩個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幹脆請她們給咱們唱兩首歌。咱們邊聽邊喝,不是挺好嗎?”“嫂夫人要是聽見,還不得急了啊?妳就註意點吧。”“她已經睡著了。況且,她也就是鬧壹陣子,過後就沒事。不用管她。”陳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兩個歌女找來,還說:“不要唱激昂的,要抒情壹點的,聲音不要太大。”這下兩個歌女明白了,他原來還是害怕夫人柳氏聽見。 陳慥和蘇東坡端著酒杯,聽著兩位歌女給他們唱歌,又覺得人世並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東西。比如現在喝著酒聽著歌,這就挺好嘛。沒料到夫人的丫鬟聽見客廳裏邊有唱歌的聲音,趕緊向夫人稟報,“今天老爺改了方子,白天不唱,改成晚上唱了。”夫人穿好衣服,從屋裏出來壹聽,真是在那唱呢,頓時怒火中燒,“好啊,晚上妳也不歇著,在這唱什麽。”壹邊說,壹邊“啪、啪”地拍窗戶。兩人趕緊說:“打住打住,咱別唱了。”只好便這麽散了。 第二天,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說,您這位居士真是挺可憐哪,又說空又說有,晚上不睡覺。說了半天,護法的獅子來了,這麽壹叫喚,嚇得您連拄杖都掉了,心裏空空蕩蕩的。這話語帶雙關,另外壹層意思就是說您這位夫人嗓門太大,都要趕上獅虎之聲了;說河東獅子,是因為柳氏老家是河東人。 “河東獅吼”這條成語,就是說在家裏邊管著男人的女人。蘇東坡寫詩的時候,還帶壹點褒義,因為獅子是佛教的護法神,現在則基本屬於貶義了。
飲鴆止渴 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近義詞有饑不擇食等。東漢時,有人於大將軍梁商之前,誣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刪改朝廷詔書,光為此而入獄。時年僅十五歲之霍谞上書予商,為光辯白。書曰:“光位極州長,素來奉公守法,無纖介之罪,縱於詔書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猶如人在饑時,以毒草來充饑;而於渴時,飲鴆酒以解渴,甫壹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喪,焉可為哉?”商閱書後,甚覺有理,呈於皇上。未幾,光免罪獲釋。
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望梅止渴 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壹轉,辦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三人成虎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壹個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壹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只怕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壹切我自己知道。" 但是誹謗龐蔥的人太多了,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2. 求較罕見的成語故事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壹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壹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壹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壹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3. 求100個成語故事,越多越好。
您要的成語故事太多啦,所以把網址發給您,那樣讀起來方便、也看得舒服。
成語故事大全網址:
//gushi51/chengyugushi/gushi_2_135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網址:
//video./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3%C9%D3%EF%B9%CA%CA%C2%B4%F3%C8%AB&fr=ala0
4. 求上古時期的成語故事,至少10個,
誇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開天辟地
火眼金睛
女媧補天
盤古開天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
5. 求關於“仁”的成語故事
殺身成仁
解 釋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專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屬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出 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說:“有誌之士和仁慈之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
6. 求成語故事
醫藥網站聯盟圈
成語老外精彩
成語相關視頻
請欣賞:《成語造句:老外造句很精彩》
看看成語造句之老外造句很精彩,壹位在語言學院教漢語的老師,收集了壹些老外們造的中文句子:
●珍妮學了幾個成語,就四處呼風喚雨,似乎胸有很多竹子,但在我看來,她不如我,她是半斤,我是八兩。
●在北京打的士,人只要壹點點多,司機便不肯停下來運我們,然後因此我們只好望塵莫及著興嘆了。
●北京的女孩很好看,眼睛好看,下巴好看,走路著也好看,我很示願想和她們交朋友,說她們的男朋友總是虎視眈眈著我們,沒辦法,於是忍痛割愛了。
●走路的時候,見面了好看的男孩子,眉來眼去跟他說:“我可以當妳的女朋友嗎?”然後碰了他的釘子。
●我第壹次見面她已經壹見鐘情了。
●我喜歡打乒乓球,我女朋友興趣打籃球,我的打球與她的打球真是小巫見大巫。
●湯姆請我吃威士忌,我說我醉意之翁不在酒,於是他給了我咖啡。
●我和她不約而同來看電影。
●無論妳好幾次在他面前臭罵壹頓,還是痛不改前非。
●妳壹偷走壹只雞就開始歪門斜道。
●非同小可是這件事。
●這輛車還不安全,妳得開車得小心翼翼。
●最近的年輕人說得陰陽怪氣,為此他們產生出新的語言。
●妳這麽晚才來,要是我不聞不問妳遲到的理由,妳壹定過意不去吧。
●我考試的成績讓我稱心如意。
●我昨天看了壹張很驚心動魄的電影。
●現在我要看什麽語比較豐富多彩。在歐洲很多人覺得法語是壹個精糙的語,德語是壹個困難的語。
●桌子上五顏六色菜都讓我們口水流不停。
●那件消息使他高興眉開眼笑。
●今天我正在聚精很會神的吃飯,我男朋友抱我腰突然,嚇死我壹跳。
這就是成語造句,可以想像,如反過來美國朋友看我們中國式的英文,可能笑得腰都要直不起來了。
7. 求成語故事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壹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內,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容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原因:這個成語故事,使我們懂得,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退縮,要迎難而上,做個意誌堅強的人,才能使我們走向成功.
8. 求好聽的成語故事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麽轟轟烈烈,卻能把壹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壹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壹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裏那麽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壹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壹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裏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壹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禦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壹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壹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妳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壹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壹個叫周興,壹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壹回,壹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壹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壹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麽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壹條妙計。
他準備了壹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妳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壹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壹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妳找壹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妳找壹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妳想想,還有什麽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擡來壹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妳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裏吧。”周興壹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壹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還有很多成語故事
過門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斷流 為虎作倀 壹衣帶水
//jse/szty/CYGS/CYGS.HTM
9. 求20個歷史成語故事,每個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壹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壹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壹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壹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麽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誌報仇復國,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壹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壹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5、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死的交情。
6、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7、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壹陣哄笑,隊伍亂成壹片。
孫武再壹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8、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9、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壹年功夫,趙國擁有壹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壹。
10、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壹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裏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11、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12、不可救藥: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
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13、乘風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14、壹衣帶水: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壹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15、專心致誌從前有壹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壹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壹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壹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
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壹只鴻雁,美餐壹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壹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壹個名師傳授,但是,壹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壹個卻沒學到壹點本事。
16、杯弓蛇影:有壹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壹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壹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17、殃及池魚: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壹群魚在裏面歡快的遊著。突然,城門著了火,壹條魚看見了大叫說“不好啦,城門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它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其他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過壹會兒,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18、全無心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後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後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後來看守陳後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後主想得壹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比喻不知羞恥。
19、精忠報國:北州宣帝時禦史大夫顏之儀經常苦苦勸:束諫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後,潮中大臣劉日方、鄭澤造假遺詔讓楊堅做丞相輔助小皇帝治理國家,顏之儀極力反對。誓死要精忠報國,被楊堅貶到西疆當郡守,但是後來楊堅還是表揚了顏之儀的大義。
20、禍從天降:唐懿宗的愛女同昌公主因病醫治無效死亡。他遷怒於醫官,以“用藥無效”的罪名將韓宗召、康仲殷及兩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監獄,宰相兼刑部侍郎劉瞻上書勸諫,認為他們已經盡力,這是禍從天降,懲罰沒有犯罪的人。劉瞻因此被貶為康州刺史。
(9)關於求有哪些成語故事擴展閱讀其他成語故事:
破天荒
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壹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壹千裏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
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
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消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
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準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裏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東道主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