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不恥下問;見賢思齊;取法乎上;質疑問難。
1、取長補短qǔ cháng bǔ duǎn
解釋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2、不恥下問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取法乎上qǔ fǎ hū shàng
解釋指效法於精湛、高超的學識技藝等。
出處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5、質疑問難?zhì yí wèn nàn
解釋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 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壹起討論。
出處《漢書·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有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