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仁不讓的意思
原指以仁為任, 無所 謙讓 。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 主動 去做,不推讓。 成語出處: 《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成語例句: 人家罵小弟魚肉鄉愚,這句話 仔細 想來,在小弟卻是 當仁不讓 。 繁體寫法: 當仁不讓 註音: ㄉㄤ ㄖㄣˊ ㄅㄨˋ ㄖㄤˋ 當仁不讓的近義詞: 義不容辭 為了道義、大局,不能推辭 理所當然 按道理應該如此 就把來結識了這位大哥,也是理所當然。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當仁不讓的反義詞: 推三阻四 推三推四。找出種種托詞,多方推諉 非是我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造次。《元曲》 臨陣脫逃 ∶軍人逃離戰場。比喻遇事畏縮不前 ∶指在槍林彈雨中潛逃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清&middo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該做就做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not dedine to shoulder; responsibility 俄語翻譯: не откáзываться от справедливого дéла 日語翻譯: 為(な)すべきことは積極的(せっきょくてき)に為し,だれにも讓(ゆず)らない 其他翻譯: <法>quand il s'agit de faire le bien,il ne faut pas chercher à s'esquiver 成語謎語: 不拒絕好事 讀音註意: 當,不能讀作“妥當”的“dànɡ”;不,不能讀作“b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