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奮好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繭映雪,韋編三絕等。
1、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壹早就起來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地打起來,他就把繩子的壹頭拴在屋梁上,壹頭系在自己的頭發上。這樣以來,如果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疼。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的蘇秦在遊說秦國失敗後,回到家裏發憤學習,每當晚上讀書讀得疲倦打瞌睡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鮮血淋漓。他後來終於成為有名的政治家。這就是蘇秦“刺骨”的故事。
懸梁刺股”形容人刻苦讀書,堅韌不拔的精神
2、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他壹天到晚幹活,只有歇響時才看,壹卷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白天沒有時間看書,晚上才有時間來看書。可是家裏根本買不起點燈的油
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書。突然看到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走近壹看,原來是鄰居的燈光。匡衡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3、囊繭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夏天的壹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壹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壹閃壹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於是,他去找了壹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麽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董火蟲,他就去抓壹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這就是車胤“襄螢”的故事。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壹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壹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這就是孫康“映雪”的故事
襄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4、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壹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幹後在上面寫字。壹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壹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