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憤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七:“妳越是發憤圖強,遇到的困難就越多。妳得下決心克服壹切困難,否則就壹事無成。”
焚舟破釜 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只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出處:南朝·顏竣《為世祖檄京邑》:“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入據雲陽。”
改惡從善 再不做壞事,決心做好人。
出處:《飛龍全傳》二十壹回:“應該隱姓埋名,改惡從善,才是正理。”
改過從善 改正錯誤,決心向善。指去惡就善。同“改過遷善”。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樣勸喻,便能改過從善。如此可見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壹轉念耳。”
還我河山 表示決心從侵略者手中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國土。
出處: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五卷:“徽宗嘗夢吳越錢王引徽宗禦衣雲:‘我好來朝,便終於還我河山。’”
回頭是岸 佛家語,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獲得超度。後比喻做壞事的人,只要決心悔改,就有出路。
出處:元·無名氏《度翠柳》第壹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妳死我活。有呵吃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悔過自新 悔:悔改;過:錯誤;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過失,決心重新作人。
出處:《史記·吳王濞列傳》:“於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新唐書·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計出萬死 指謀劃來自必死的決心。
精衛填海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誌報復。後比喻意誌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破釜沈舟 比喻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
破釜焚舟 猶破釜沈舟。比喻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出處:語出《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塞井焚舍 填井燒屋,表示決心死戰。
塞井夷竈 填井平竈。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鬥,義無反顧。
山溜穿石 山裏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吞刀刮腸 比喻決心改過自新。
出處:《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尊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靴刀誓死 指戰死沙場的決心。
出處:《舊唐書·李光弼傳》:“及是擊賊,常納短刀於靴中,有決死之誌,城上面西拜舞,三軍感動。”
咬定牙關 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五回:“這長老咬定牙關,聲也不透。”
壹狠二狠 猶言索性,幹脆。多指下極大的決心。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六回:“妳既要幹這營生,不如壹狠二狠,把奴才結果了。”
永矢弗諼 決心永遠牢記著。
出處:《詩經·衛風·考盤》:“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有誌竟成 竟:終於。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誌者事竟成也。”
折箭為誓 折斷箭以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誓約。
有誌者事竟成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誌者事竟成也。”
置之死地而後生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壹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傷,便立即截斷,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緊要關頭,必須下決心當機立斷。也比喻犧牲局部,照顧全局。
出處:《三國誌·魏書·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壯士解其腕。”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麽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