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墨子的成語
雙足重繭 形容奔走勞苦。
駟之過隙 語出《墨子 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內何也容,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後用以喻光陰飛逝。
染蒼染黃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染絲之變 《墨子 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後因以“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齊心戮力 形容認識壹致,***同努力
齊心協力 形容認識壹致,***同努力。
齊心合力 形容認識壹致,***同努力。
黔突暖席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壹處,坐席沒有坐暖,竈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墨子泣絲 比喻人變好變壞,環境的影響關系很大。
摩頂放踵 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有關墨子的成語
駟之過隙:用以喻光陰飛逝。
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黔突暖席: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孔席墨突: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發憲布令:發號施令。
致遠任重:指擔負重任而行於遠方。常比喻人的才幹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遠”
以人為鏡: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雙足重繭:形容奔走勞苦。
絕長繼短: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避毀就譽:回避詆毀而追求稱譽。
東西易面:指東西方向顛倒。後比喻是非顛倒,視聽淆亂。
以卵投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手足胼胝: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暖衣飽食: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堅甲利兵: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形容精銳的部隊。
功成名遂:功績建立了,名聲也有了。
高不可攀: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不知甘苦:分不清是甜還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對前人的艱辛沒有體會。
不偏不黨:不偏向任何壹方。
不可勝數: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百舍重繭:形容走遠道的辛苦。
兼而有之:指同時占有或具有有關的各方面。
蒼黃翻覆: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快馬加鞭:用來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飛奔,或用以比喻不斷努力,繼續前進。
墨子泣絲:比喻人變好變壞,環境的影響關系很大。
墨守成規: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關於墨子的成語有哪些
高冠博帶 [ gāo guān bó dài ]冠:帽子;博:大;帶:衣帶。 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出自《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孔席墨突 [ kǒng xí mò tū ]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壹處,坐席沒有坐暖,竈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漢·班固《答賓戲》:“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墨子泣絲 [ mò zǐ qì sī ] 比喻人變好變壞,環境的影響關系很大。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攻城野戰 [ gōng chéng yě zhàn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戰。出自《墨子·節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勝數。”
以卵投石 [ yǐ luǎn tóu shí ]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出自《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改梁換柱 [ gǎi liáng huàn zhù ]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出自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這種宗教的循環論證不足以滿足我們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極力在用改梁換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觀念改移到另壹個較為好看壹點的節目上去。”
關於墨子的成語有什麽常用的!
快馬加鞭來
解:給快跑的馬再抽幾自鞭,使它跑得更快。用來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飛奔,或用以比喻不斷努力,繼續前進。
述源:《墨子?耕柱》:"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則。'"
墨子 成語故事
壹分為二
墨子對程子說,儒家學說有四個方面足以喪亡天下。程子說墨子專詆屬毀儒家。墨子說此為告聞絕非詆毀。數日後,墨子又與程子辯論,稱贊孔子。程子問:“您壹向攻擊儒家,為什麽又稱贊孔子?”墨子答道:“孔子也有合理而不可改變的地方,應予區別對待”。墨子壹生堅持對事不對人,真正做到了“不以言廢人”。
孟子,墨子,莊子的成語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壹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音樂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壹舉壹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壹去不復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壹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壹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壹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壹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裏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塗同途)
意為:從道路上聽來壹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壹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裏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真想壹想、查壹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絡裏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啊!
■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壹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妳為什麽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壹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壹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壹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壹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壹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妳們壹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淩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妳的社會關系如何? 妳有硬梆梆的後臺嗎?妳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以強淩弱:憑借強力欺負弱小.
跖,壹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遊說盜跖走入正途,於是鬥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壹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 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壹起罵:
"妳這死夫子,妳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妳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後,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淩弱.妳所說的那壹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鉆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妳盜丘,而叫我盜跖!妳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妳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身邊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並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孔子的西鄰住著壹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
孟子 成語
1、安富尊榮:謂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註: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習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
2、抱關擊柝:謂守門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祿薄之吏。語出《孟子·萬章下》:“辭尊居卑,辭富居寡,惡乎宜乎,抱關擊柝。”註:辭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關擊柝監門之職也。柝,門關之也。本擊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擊木也。疏:抱關擊柝之職,乃監門之木以警寇也。《荀子·榮辱》:“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集辭:抱關,門卒也。擊柝,擊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車薪:謂壹杯水,救壹車燃燒的柴,喻無濟於事。語出《孟子·告子》:“今之為仁者,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容齋三筆》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如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也。’予讀文子,其書有雲:‘水之勢勝火,壹勺不能救壹車之薪,金之勢勝木,壹刃不能殘壹林,土之勢勝水,壹塊不能塞壹河。’文子,周平王時人,孟氏之言,蓋本於此。”
4、彼壹時此壹時:謂時雖有彼此之異,皆為聖賢出而名世之時,語出《孟子·公孫醜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壹時,此壹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註:彼前聖賢之出,是有時也,今此時亦是其壹時也,五百年有王者興,有興王道者也,名世,次聖之才,物來能名正壹世者,生於聖人之間也,七百有余歲,謂周家王跡始興,大王文王以來,考驗其時,則可有也。集疏:正義趙氏以彼壹時,為前聖賢興,王道之時,此即今也。此壹時,為孟子之時。《漢書·東方朔傳》:“彼壹時也,此壹時也,豈可同哉。”今言時間空間之不同。
5、不愧不怍:謂人光明磊落,心無愧疚。怍,慚愧。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無,俯不怍於地。”清·薛雪《壹瓢詩話》三四:“詩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於人曰:‘近體我薄為之,作詩庶幾擬古。’”
6、不為已甚:謂不做過分的事。為,做。已甚,過分。語出《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為已甚事。”
7、不違農時:謂不違背農作物耕作的時間。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8、不屑教誨:謂不願意去教導。語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謂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淺顯者,不待言釋已可曉悟。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不言而喻。”《晉書·應貞傳》:“貽宴好會,不常厥數。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譽:謂所得名譽初非意料所及。語出《孟子·離婁》:“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註:不度其將有名譽而得者,若尾生本與婦人期於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沒溺,而獲守信之譽。
孟子 成語
1、安富尊榮:謂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註: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習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
2、抱關擊柝:謂守門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祿薄之吏。語出《孟子·萬章下》:“辭尊居卑,辭富居寡,惡乎宜乎,抱關擊柝。”註:辭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關擊柝監門之職也。柝,門關之也。本擊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擊木也。疏:抱關擊柝之職,乃監門之木以警寇也。《荀子·榮辱》:“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集辭:抱關,門卒也。擊柝,擊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車薪:謂壹杯水,救壹車燃燒的柴,喻無濟於事。語出《孟子·告子》:“今之為仁者,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容齋三筆》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如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也。’予讀文子,其書有雲:‘水之勢勝火,壹勺不能救壹車之薪,金之勢勝木,壹刃不能殘壹林,土之勢勝水,壹塊不能塞壹河。’文子,周平王時人,孟氏之言,蓋本於此。”
4、彼壹時此壹時:謂時雖有彼此之異,皆為聖賢出而名世之時,語出《孟子·公孫醜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壹時,此壹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註:彼前聖賢之出,是有時也,今此時亦是其壹時也,五百年有王者興,有興王道者也,名世,次聖之才,物來能名正壹世者,生於聖人之間也,七百有余歲,謂周家王跡始興,大王文王以來,考驗其時,則可有也。集疏:正義趙氏以彼壹時,為前聖賢興,王道之時,此即今也。此壹時,為孟子之時。《漢書·東方朔傳》:“彼壹時也,此壹時也,豈可同哉。”今言時間空間之不同。
5、不愧不怍:謂人光明磊落,心無愧疚。怍,慚愧。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無,俯不怍於地。”清·薛雪《壹瓢詩話》三四:“詩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於人曰:‘近體我薄為之,作詩庶幾擬古。’”
6、不為已甚:謂不做過分的事。為,做。已甚,過分。語出《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為已甚事。”
7、不違農時:謂不違背農作物耕作的時間。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8、不屑教誨:謂不願意去教導。語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謂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淺顯者,不待言釋已可曉悟。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不言而喻。”《晉書·應貞傳》:“貽宴好會,不常厥數。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譽:謂所得名譽初非意料所及。語出《孟子·離婁》:“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註:不度其將有名譽而得者,若尾生本與婦人期於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沒溺,而獲守信之譽。
與墨子有關的成語
赴湯蹈火
《墨子復》兼愛中:“蹈火制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兼愛下:“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
投桃報李
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墨守成規
出處 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壹家以為準的也。”
快馬加鞭
《墨子·耕柱》:"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則。'
墨突不黔
釋義 原指墨翟東奔西走,每至壹地,煙囪尚未熏黑,又到別處去了。後用其事為典。形容事情繁忙,猶言席不睱暖。
關於墨子和公輸的成語
墨守成規
[釋義]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版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權地規矩、制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班門弄斧
[釋義]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關於墨子的四字成語
以人為鏡、
戮力同心、
量體裁衣、
兼而有之、
齊心協力、
功成名就、
摩頂放踵、
席不暇暖回、
不可勝答數、
齊心合力、
功成名遂、
何罪之有、
墨子泣絲、
齊心戮力、
高冠博帶、
孔席墨突、
百舍重繭、
手足重繭、
黔突暖席、
蒼黃翻覆、
染蒼染黃、
攻城野戰、
致遠任重、
以卵投石、
蒼黃翻復、
堅甲利兵、
改梁換柱、
染絲之變、
駟之過隙、
雙足重繭
避毀就譽、
東西易面、
絕長繼短、
不知甘苦、
高不可登、
放心解體、
發憲布令
關於墨子的成語
與墨子有關的成語
快馬加鞭:給快跑的馬再抽幾鞭,使它跑得更快。用來形容:快上加內快,疾弛飛奔,或用以容比喻不斷努力,繼續前進。
典故:墨子學生耕柱子,聰穎過人,但不知發奮努力,墨子總是責備他。耕柱子說:"先生,我真的沒有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我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馬和牛,妳打算鞭策哪壹個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說:"我要鞭策快馬。"墨子追問:"妳為什麽要鞭策快馬呢?"耕柱子說:"快馬值得鞭策。因為它感覺靈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啟發耕柱子,讓他努力求學,奮發上進,現已水到渠成,就對耕柱子說:"我認為妳也是值得鞭策的!妳應該像快馬壹樣力求上進啊!"自此,耕柱子發奮讀書,力求上進,再也不用老師整日督促了。
墨守成規: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後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制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墨突不前:原指墨翟東奔西走,每至壹地,煙囪尚未熏黑,又到別處去了。後用其事為典。形容事情繁忙,猶言席不睱暖。
墨子泣絲:比喻人變好變壞,環境的影響關系很大。
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