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烏合之眾的烏是指烏鴉。
烏合:像烏鴉聚集在壹起。形容臨時湊合的毫無組織紀律的壹群人。[近]壹盤散沙。
“烏合之眾”為謎底的謎語:
1.大群亂飛的烏鴉(打壹成語)。
2.夜總會(打壹成語)。
3.烏合(打壹成語)。
4.四只烏鴉(打壹成語)。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烏合之眾”這個成語比喻無組織、無紀律的壹群人;在句中壹般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賀拔嶽傳》:“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眾,豈能為敵?’”
宋·李綱《乞差發軍馬劄子》:“惟是軍馬單弱,不足為壹路防守之具,自非朝廷應副,則新招烏合之眾,何足倚仗?”?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
李大釗《大哀篇》:“彼等見夫***和國有所謂政黨者矣,於是集烏合之眾,各豎壹幟。”
典 故:
西漢末年,王莽(邯鄲市大名縣人)被打敗後,劉玄稱帝。扶風茂陵(今陜西省)人耿龠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沒過多久,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為帝,建都邯鄲。
這時,耿龠(gěng yuè)手下的孫倉、衛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王郎)。
耿龠聞聽大怒,按劍說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