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冰求鯉的成語故事如下:
原文:
王祥,字休徵,瑯邪臨沂人,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
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譯文:
王祥,晉朝瑯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幹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嘗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
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
典故人物介紹及遺址景觀:
人物介紹:
王祥(184-268),字休征,瑯琊臨沂人,西晉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績被加官晉爵,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壽終八十四歲,其孝名為歷代所傳唱。
遺址景觀:
“在王祥臥冰求鯉之前,孝河本是壹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河,而在王祥臥魚的故事被千古傳頌後,它便擔負起了讓孝文化像河水壹樣源遠流長、滋潤人心的任務”。王偉勛是王祥的第四十八代孫,對於孝河,他有著深厚的感情。在緊傍孝河而建的孝園裏。
河邊亭子裏“晉元公王祥臥冰處”的石碑,碑後面刻著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據傳,王祥臥冰處冬季河水不結冰,而其他水面則冰封如玉,“孝河凝冰”被列為“瑯琊八景”之壹。原碑是明朝嘉靖年間設立的,後來遭到毀壞,前些年村民們建造了這座亭子,又重新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