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儔燕侶、浮生若夢、似水流年、相濡以沫、芝蘭玉樹。
壹、鶯儔燕侶 [ yīng chóu yàn lǚ ]
釋義:鶯、燕:比喻女子;儔:伴侶。指男子的妻室或情侶。
出處: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妳自有鶯儔燕侶,我從今萬事不關心。”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情侶
二、浮生若夢 [ fú shēng ruò mèng ]
釋義: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若:像。把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白話譯文: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天地,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風雲變幻,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賓語、補語;指人生就像短暫的夢幻 ;走過壹生,像做了壹場夢壹樣。
三、似水流年 [ sì shuǐ liú nián ]
釋義:時間像水壹樣地流過。形容光陰迅速。
出處: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形容時間流逝之快
筆順
四、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釋義:泉水幹涸,魚靠在壹起以唾沫相互濕潤(語見《莊子·大宗師》)。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出處: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白話譯文: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大宗師》:“泉水幹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朝夕相處,動彈不得。
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忍受著對方的吹氣,忍受著壹轉身便擦到各自身體的痛楚。此時,兩條魚便不禁緬懷昔日在江河湖水裏各自獨享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 ”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五、芝蘭玉樹 [ zhī lán yù shù ]?
釋義: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處:唐代房玄齡等人《晉書·謝安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白話譯文:唐代房玄齡等人《晉書·謝安傳》:“:這就好比芝蘭玉樹這些珍貴的草木,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芝蘭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