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鐘掩耳
抉瑕掩瑜
兩葉掩目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
盜鈴掩耳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鐘掩耳”。
漫天掩地
指鋪天蓋地。
飾非掩過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同“飾非文過”。
飾垢掩疵
粉飾掩蓋汙點和缺點。
遮前掩後
指說話藏頭露尾,欲言又止。
2. 有關“鈴”的四字成語大全有哪些有:1、掩耳盜鈴 2、揚鈴打鼓 3、解鈴系鈴 4、塞耳偷鈴 5、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1、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2、揚鈴打鼓 [ yáng líng dǎ gǔ ]:比喻大聲張揚。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方是興旺之家。若得不了壹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的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3、解鈴系鈴 [ jiě líng xì líng ]: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
出自: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三:“金陵清涼泰欽禪師,性豪逸,眾易之,法眼獨契重。壹日眼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對曰:‘系者解得。'”
4、塞耳偷鈴 [ sāi ěr tōu líng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出自:《五燈會元·雪峰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5、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 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是指把羊吊起來,使羊腳亂動擊鼓;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
出自:元·無名氏《千裏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個空營,著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3. 掩可以組什麽四字成語911查詢掩惡揚善
yǎn è yáng shàn
指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
漢·班固《白虎通·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謚之者何?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褒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者,君子之誌也。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
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戲。 聞壹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掩鼻偷香
yǎn bí tōu xiāng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4. 帶掩的四字詞語掩耳盜鈴、
掩人耳目、
瑕不掩瑜、
掩骼埋胔、
遮前掩後、
盜鐘掩耳、
掩耳而走、
掩口葫蘆、
以疾掩遲、
掩目捕雀、
半掩門兒、
掩口胡盧、
掩口失聲、
遮遮掩掩、
掩鼻而過、
掩口而笑、
掩鼻偷香、
抉瑕掩瑜、
東掩西遮、
壹重壹掩、
掩地表畝、
飾非掩醜、
瑜不掩瑕、
掩瑕藏疾、
5. 掩什麽搏什麽四字成語掩人耳目
yǎn rén ěr mù
解釋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於施展欺騙手段的行動。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人;不能讀作“yín”。
辨形掩;不能寫作“奄”。
近義詞欲蓋彌彰、偷天換日、瞞上欺下
反義詞原形畢露、真心實意、光明磊落
例句必須假手他人,死於道路,方可~。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二回
6. 帶鈴鐺的四字成語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偏要設法掩蓋。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耳;不能讀作“ér”。
辨形鈴;不能寫作“玲”。
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義詞開誠布公
辨析~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騙自己”的意思。但~專指“自己欺騙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騙自己”以外;還有“欺騙別人”的意思。
例句個人主義嚴重的人;常常會幹出~的蠢事;這又有什麽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