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忍氣吞聲 [ rě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忍氣:受了氣不發作;吞聲:不敢出聲。指受了氣勉強忍耐,有話不敢說出來。
出自: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從今後忍氣吞聲,再不敢嚎啕痛哭。”
翻譯:從今後勉強忍耐,有話不敢說出來,再也不敢嚎啕大哭。
二、吞聲忍氣 [ tūn shēng rěn qì ]
解釋: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壹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翻譯:我只是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藏匿不出現。
三、飲泣吞聲 [ yǐn qì tūn shēng ]
解釋:眼淚只能往肚裏流,不敢哭出聲來。形容受壓迫時,忍受痛苦,不敢公開表露。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八回:“瓊英知了這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思報父母之仇,時刻不忘。”
翻譯:瓊英知道了這消息,如萬箭紮心,日夜眼淚只能往肚裏流,不敢哭出聲來,偷偷抹眼淚,想要報父母之仇,時刻不忘記。
四、含垢忍辱 [ hán gòu rěn rǔ ]
解釋:忍、含:忍受。形容忍受恥辱。
出自:魯迅《南腔北調集·諺語》:宋徽宗在位時,不可壹世,而被擄後偏會含垢忍辱。
五、忍辱含羞 [ rěn rǔ hán xiū ]
解釋: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二回: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頭,蹲在水中哩。
翻譯:他都忍受恥辱,不敢出頭,蹲在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