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寫作時,為什麽要少用或慎用壹些形容詞以及成語呢?

寫作時,為什麽要少用或慎用壹些形容詞以及成語呢?

寫作對於很多初學作文的小學生而言,是壹個巨大的“挑戰”,畢竟對於他們這些剛掌握了字詞組合的孩子們來說,通過壹番絞盡腦汁的遣詞造句,來描寫壹場有趣的片段,進而形成壹篇記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好文章,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長期在壹線從事教學工作的語文老師們,對此也深有體會,除極個別有寫作天賦的學生之外,大多數學生對於作文寫作,還是有很大的畏難情緒的。他們在具體構思文章時,常會犯“拿來主義”的錯誤,簡言之,就是仿造別人的文章,多用副詞、形容詞等修飾詞語,成語也會壹個跟著壹個,這種習慣,甚至壹直延續到中學階段,幾乎沒有太大的長進,這樣做好不好呢?

從實際行文看,中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上的“模仿”和“套用”,是初級的學習過程。在這期間,適當地使用副詞、形容詞、成語等語言色彩強烈的詞語,其實並沒有什麽錯,在壹定程度上,對於文章的優美度和欣賞度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

舉壹個簡單的例子,壹個人日常的衣著穿戴、梳妝打扮,漂亮、整潔的衣服以及恰到好處的裝扮,會給人眼前壹亮的感覺,賞心悅目,令人親近;反之,過分的註重外表上的裝飾,超越了壹個合適恰當的度,不僅不會讓自我的氣質得到提升,反而會讓人生出厭惡的情感。究其原因,就在於犯了“用力過度”的錯誤。

作文寫作也是如此,形容詞、成語的過多運用,讓文章失去了原有豐富的內涵,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好像在讀著壹篇幹巴巴的文章,處處都是詞語的堆疊,沒有思想,沒有深度,缺乏必要的層次感,這樣的壹篇文章,人們會喜愛閱讀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也許理論上的講述,會讓學生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不妨以具體的寫作案例來作為講解的對象。

首先以形容詞的使用為例。在形容詞中,“非常”是壹個使用頻率極其高的詞語,如學生在描寫冬天大雪時的場景,常會這樣寫道:“終於下雪了,厚厚的大雪,壹出家門,就感覺非常非常的冷。”

這段描寫存在的不足是什麽呢?作者想要寫大雪的冷,也用了“非常”這壹詞語來加以修飾,然而看起來總是感覺韻味不足,是不是這樣的壹種感覺呢?那麽可以換成怎樣的壹種寫作方式呢?

我們不妨去掉“非常”,這樣去寫:“終於下雪了,厚厚的大雪像潔白的毛毯,可是走出家門,寒風撲面,連路邊的麻雀都縮起了脖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這樣寫,凸出了下雪之後冬天的寒冷,行文自然流暢,韻味和文采也體現了出來,人們讀了之後,自然就可以從中切身地感受到凜冽冬風的滋味。

再說成語,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積澱,積累了壹大批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如立竿見影、雞鳴狗盜、風度翩翩、風和日麗、心曠神怡等等,這些成語也數不勝數。正因為如此,成語的運用,能夠提升作文的品味和簡練感,不過過分運用,反而降低了文章的文采和閱讀體驗。

比如我們在寫春天場景的作文時,很多同學都喜愛這樣寫:“春天來了,風和日麗,陽光明媚,艷陽高照,美麗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啊!”

短短壹句話,用了四個成語,是不是有些泛濫了呢?如果不用或少用成語,能否寫出有味道的文章呢?當然能。

如我們可以這樣去寫:“春天來了,風兒輕撫樹梢,河邊的楊柳輕輕地搖擺著柔軟的枝幹,明媚的陽光灑落在河面上,隨著微微起伏的波浪,泛起圈圈漣漪,美麗的景色,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啊!”

世紀恒通在線提問 :同學們想壹想,這樣寫,在少用成語的情況下,文章的文采是不是依然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呢?

點擊此處獲取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