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失所望、灰心喪氣、心如死灰、心灰意冷、萬念俱恢、槁木死灰、哀毀骨立、朽木死灰。
2、大失所望
拼音: dà shī suǒ wàng
釋義:表示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出處: 《史記·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近義詞:?大失人望、事與願違
反義詞:?大喜過望、喜出望外、如願以償
舉例造句: 瑞虹大失所望,但到此地間,無可奈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3、灰心喪氣
拼音: huī xīn sàng qì
釋義:灰心:心如熄滅了的死灰;喪:失去。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誌消沈。
出處: 明·呂坤《呻吟語·下·建功立業》:“是以誌趨不堅,人言是恤者,輒灰心喪氣,竟不卒功。”
近義詞:?垂頭喪氣、心灰意冷
反義詞:?意氣風發、躊躇滿誌、信心百倍
舉例造句: 因為遭受了很大的損失,都有些灰心喪氣了。 ——吳玉章《論辛亥革命》
4、心如死灰
拼音: ?xīn rú sǐ huī?
釋義: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誌消沈,態度冷漠到極點。
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近義詞:?心灰意冷、心若死灰、心如寒灰
舉例造句:?我縱然心如死灰,也難把往事輕易忘記。 ——巴金《家》
5、心灰意冷
拼音: ?xīn huī yì lěng?
釋義:灰心失望,意誌消沈。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
近義詞:?心灰意懶
反義詞: 信心百倍
舉例造句:?L先生大為心灰意冷,法西斯的氣概頓然消失,披發入山去做和尚去了。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流亡》
6、萬念俱恢
拼音: ?wàn niàn jù huī ?
釋義:壹切想法、打算都破滅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沈重打擊後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舉例造句:經歷了那麽多的困難,這壹刻,他真的是萬念俱灰了。
7、槁木死灰
拼音: ?gǎo mù sǐ huī?
釋義:枯幹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沈,對壹切事情無動於衷。
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近義詞:?萬念俱灰、灰心喪氣
反義詞:?生氣勃勃、意氣風發
舉例造句:?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梁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壹般,壹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 ——清 · 曹雪芹《紅樓夢》
8、哀毀骨立
拼音: ?āi huǐ gǔ lì
釋義: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壹把骨頭。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近義詞:哀毀瘠立 ?無腸可斷 ?柴毀骨立
反義詞:?眉開眼笑 ?滿面春風 ?哀而不傷?
舉例造句:?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壹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9、朽木死灰
拼音: xiǔ mù sǐ huī
釋義:腐朽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沈,對任何事情無動於衷。
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近義詞:?槁木死灰
舉例造句:?小官已為朽木死灰,若非妳拯救吹噓,安能到此。 ——元 · 石君寶《曲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