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孟母三遷故事全文及出處

孟母三遷故事全文及出處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烈女傳·卷壹·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故事原文

西漢·劉向《烈女傳·卷壹·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此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壹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孟母三遷

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壹壹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釋文)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壹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壹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壹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壹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壹個人的愛好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