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而已是成語。
如此而已,漢語成語,拼音:rú cǐ ér yǐ,意思是就是這樣罷了。出自: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分詞解釋:如(拼音:rú),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金文。本義是順從,後引申為像;如同等。形聲字。從女,為“女”之分化字,口為分化符號,女亦聲。西周金文以“女”為“如”。
此(讀音cǐ),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甲骨文。本義指腳踩人,壹說指人站立之地,壹說指停止。後引申為這、這個、這裏等,與“彼”相對。
而(拼音:ér)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的下巴、面頰上的胡須。本義指胡須或面頰上的毛。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詞,後來被假借為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
學習成語的意義: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語言文化的核心。學習成語,不僅有助於我們學習掌握中華傳統文化,而且有助於我們使用語言更加準確、靈活、形象化和豐富,可以把有限的詞語有效地表達出豐富的意義。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掌握好語言,才能準確、靈活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與別人溝通交流。而成語的準確、靈活、形象地表達,可以使表達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凝練,更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我們的語言表達更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