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壹發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如下:
1、千鈞壹發這個成語出自西漢時期,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名叫枚乘。他當時在吳王劉濞手下當差。劉濞打算反叛朝廷,枚乘用壹根頭發上系著千鈞重的東西來比喻這種情況的萬分危急,以此來勸阻劉濞。
2、他說:用壹縷頭發系上千鈞重的東西,上面懸在沒有盡頭的高處,下邊是無底的深淵,這種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極其危險的。如果在上邊斷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墜入深淵也就不能取上來了。所以,妳反叛漢朝,就如這縷頭發壹樣危險啊!
3、枚乘的忠告並沒有得到劉濞的采納,他只好離開吳國,去梁國作梁孝王的門客。到了漢景帝時,吳王糾合其他六個諸侯國謀反,結果被平滅。“千鈞壹發”這條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鈞”,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為壹鈞。
千鈞壹發的有關知識
1、從字面上來看,千鈞壹發這個成語由“千鈞”和“壹發”兩個部分組成。“千鈞”指的是極其重的重量,而“壹發”則表示極細的線或絲。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壹種極其危險的狀態,就像是用壹根細絲來支撐千鈞的重壓,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2、這個成語出自中國歷史上的壹個故事。據傳,在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和劉邦領導的義軍成為了抗秦的主要力量。有壹次,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他的軍隊糧盡援絕,處境十分危急。項羽的謀士範增獻計讓他在夜晚偷襲漢營,以解圍脫困。
3、千鈞壹發這個成語在後來的使用中逐漸脫離了原來的語境,被用來形容各種危急的情況。無論是戰爭、災難、危機等都可以用“千鈞壹發”來形容。同時,“千鈞壹發”這個成語也經常被用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局勢的緊張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