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ú bǎi yì xīn
解釋:比喻誌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處:《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王逸註:“竹心空,屈原自喻誌通達也;柏心實,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達道德,而君閉塞,其誌不合,若竹柏之異心也。”
示例:張衡通贍,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則~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寶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竹苞松茂
拼音:zhú bāo sōng mào
解釋: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門興盛。也用於祝人新屋落成。
出處:《詩經·小雅·斯幹》:“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示例:親壽享,願~,日月悠長。 ★明·範世彥《磨忠記·楊漣家慶》
語法:作賓語;用於祝人新屋落成或祝壽頌詞
竹報平安
拼音:zhú bào píng ān
解釋:憑借竹子報告平安。比喻報平安的家信。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壹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示例:無客問生死,有~。
★宋·韓元吉《水調歌頭·席上次韻德和》詞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平安家信
竹帛之功
拼音:zhú bó zhī gōng
解釋:竹帛:竹簡和絹,古時用來寫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冊的功績。
出處:《漢書·蘇武傳》:“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
示例:莫不持繩待試,賈勇爭先;思垂~,誓雪朝廷之恥。(《舊唐書·鄭畋傳》)
竹釘木屑
拼音:zhú dīng mù xiè
解釋:屑:碎末。制造竹木器物剩下的廢料。比喻細微的事物。也比喻可利用的廢物。
出處:唐·顧況《宛陵公署記》:“略五千架,圬墁赭堊,燭乎壹川,竹釘木屑,皆適所用,前鎮未之有也。”
示例:須知用世真經綸,正在~間。(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三回)
竹籃打水
拼音:zhú lán dá shuǐ
解釋: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出處: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壹氣將歸家,籃裏何曾有?”
示例:唐二古怪和唐春早父子倆,年年~,兩手空空。
★劉紹棠《蛾眉》
近義詞:徒勞無益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白費氣力
竹籃打水壹場空
拼音:zhú 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
解釋: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出處:梁斌《紅旗譜》:“咳,這壹業,竹藍打水壹場空了!”
示例:妳別弄到壹個~的下場。
近義詞:徒勞無益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徒勞無益
竹籬茅舍
拼音:zhú lí máo shè
解釋:常指鄉村中因陋就簡的屋舍。
出處:元·喬吉《賣花聲·悟世》:“塵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我竹籬茅舍。”
示例:眾人瞧那簽上,畫著壹枝老梅,是寫著“霜曉寒姿”四字,那壹面舊詩是:~自甘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竹林之遊
拼音:zhú lí zhī yóu
解釋:指無視名利的正人君子之間的交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示例:戎每與籍為~,戎嘗後至。(《晉書·王戎傳》)
語法:作賓語;用於書面語
竹馬之好
拼音:zhú mǎ zhī hǎo
解釋:指少年時騎竹馬為戲之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
近義詞:竹馬之交、竹馬之友
語法:作賓語;指好朋友
竹馬之交
拼音:zhú mǎ zhī jiāo
解釋: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裏,兩小無嫌猜。”
示例:他和蔡文姬是~,他們是太親密了。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壹場
近義詞:青梅竹馬、竹馬之好、竹馬之友
語法:作賓語;指好朋友
竹馬之友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解釋: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出處:《晉書·殷浩傳》:“少時吾與浩***騎竹馬,我棄去,浩輒取之。”
示例:他和明治天皇是~,自維新以來。
★郭沫若《羽書集·忠告日本政治家》
近義詞:竹馬之交、竹馬之好
語法:作賓語;指好朋友
竹清松瘦
拼音:zhú qīng sōng shòu
解釋: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出處:宋·辛棄疾《感皇恩·為範倅壽》詞:“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舊,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與青春鬥長久。”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竹罄南山
拼音:zhú qìng nán shān
解釋:罄:盡,完。形容人罪惡極多,書寫不盡
出處:清·感惺《斷頭臺·受獻》:“到此是森羅殿上無私款,鏡臺前明照膽,要把君孽案重重徹裏翻,竹罄南山。”
近義詞:罄竹難書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竹頭木屑
拼音:zhú tóu mù xiè
解釋:比喻可利用的廢物。
出處:《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
示例:時節相存問,緩急相周致,雖~亦有以應吾之須者,篤吾妹之分義於我也。 ★宋·陳亮《祭妹夫周英伯》
近義詞:木屑竹頭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東西
竹煙波月
拼音:zhú yān bō yuè
解釋:煙:煙霧。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出處: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子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竹杖成龍
拼音:zhú zhàng chéng lóng
解釋:竹杖化作壹條龍。比喻得道成仙。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壺公》:“憂不得到家,公以壹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
示例:蘋風入馭來應易,~去不難。(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竹杖化龍
拼音:zhú zhàng huà lóng
解釋:借指得道成仙。
出處:語出晉·葛洪《神仙傳》:“憂不得到家,公以壹竹枝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
竹杖芒鞋
拼音:zhú zhàng máng xié
解釋: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遊地常備用具。也指到處漫遊。
出處:唐·貫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臺》:“芒鞋竹杖寒凍時,玉霄忽去非有期。”
示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宋·蘇軾《定風波》詞)
竹杖芒鞵
拼音:zhú zhàng máng xié
解釋:鞵:鞋。穿著草鞋,拿著竹杖。
出處:宋·蘇軾《定風波》:“竹杖芒鞵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近義詞:芒鞋竹杖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