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花言巧語、自言自語、三言兩語、甜言蜜語
壹、流言蜚語[ liú yán fēi yǔ ]
釋義:指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出處:楊朔《漁笛》:村裏人傳開了流言蜚語,說什麽夏家的寡婦不正派,傷風敗俗。
二、花言巧語[ huā yán qiǎo yǔ ]
釋義:原指鋪張修飾而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章。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魯迅《而已集·可惡罪》:我以為法律上的許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語,只有壹語以包括之,曰:可惡罪。
三、自言自語[ zì yán zì yǔ ]
釋義:自己跟自己說話;獨自低聲說話。
出處:元·無名氏《桃花女》第四折:“妳這般鬼促促的,在這自言自語,是不是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
四、三言兩語[ sān yán liǎng yǔ ]
釋義:指很少的幾句話:這個問題很復雜,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若不是我這老手三言兩語拿他降伏住,還不曉得鬧點什麽事情出來哩。
五、甜言蜜語[ tián yán mì yǔ ]
釋義:為了討人喜歡或哄騙人而說的好聽的話。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卞福坐在旁邊,甜言蜜語,勸了壹回。
2. 言什麽什麽什麽四字成語言不盡意、言多必失、言之鑿鑿、言聽計從、言外之意等。
1、言不盡意
解釋: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自:《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譯文:文字不能寫盡言語,言語不能表達盡心意。
2、言多必失
解釋:話說多了壹定有失誤。
出自:《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譯文:說多了,必然會有失誤的地方。
3、言之鑿鑿
解釋:鑿鑿:確實。形容說得非常確實。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
譯文:說得非常確實,是可信的證據。
4、言聽計從
解釋:聽:聽從。什麽話都聽從,什麽主意都采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自:司馬遷·西漢《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譯文:漢王給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解開衣服我,把食物吃我,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這裏。
5、言外之意
解釋:指有這個意思,但沒有在話裏明說出來。
出自:宋·歐陽修《六壹詩話》:“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
譯文:必須能夠描述難寫的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是到了。
3. 帶言字四字成語有哪些甜言蜜語、
總而言之、
千言萬語、
不言而喻、
言簡意賅、
至理名言、
勿謂言之不預也、
微言大義、
難言之隱、
流言蜚語、
壹言難盡、
言之鑿鑿、
人言可畏、
溢於言表、
壹言九鼎、
巧言令色、
知無不言、
言不由衷、
危言聳聽、
只言片語、
自言自語、
察言觀色、
言傳身教、
危言危行、
不茍言笑、
壹言以蔽之、
金玉良言、
妙不可言、
謹言慎行、
直言不諱
4.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什麽言什麽語千言萬語 流言蜚語 花言巧語 自言自語 三言兩語 甜言蜜語 胡言亂語 只言片語
流言飛語 片言只語 豪言壯語 風言風語 七言八語 不言不語 讒言佞語 冷言冷語
閑言碎語 穢言汙語 散言碎語 壹言半語 傷言紮語 黑言誑語 尖言冷語 少言寡語
壹言兩語 輕言細語 淫言狎語 殊言別語 淫言媟語 窮言雜語 流言風語 龍言鳳語
綿言細語 涎言涎語 空言虛語 尖言尖語 多言多語 風言醋語 閑言閑語 能言快語
希望恒大e貸可以幫到您
5. 帶言的四字詞語自言自語
言而有信
言而無信
言過其實
言者無罪
言不及義
言不由衷
言出法隨
言出必行
言出必踐
三言兩語
壹言九鼎
胡言亂語
寡言少語
流言蜚語
口出狂言
人微言輕
胡言亂語
言聽計從
言不由衷
肺腑之言
風言風語
訛言惑眾
大言不慚
察言觀色
啞口無言
不言而喻
不可言喻
廣開言路
沈默寡言
失言而肥
花言巧語
難言之隱
巧言令色
片言只字
人微言輕
名正言順
人言可畏
言簡意賅
言猶在耳
言人人殊
言之無物
言不及義
言不由衷
言為心聲
言歸於好
言外之意
言必有中
言必有據
言過其實
6. 莊子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語故事朝三暮四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解釋:1、(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2、(今)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鵬程萬裏 出處:《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裏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東施效顰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釋:不應該壹味的去模仿別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井底之蛙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解釋: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貽笑大方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解釋: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
指讓內行人笑話。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躊躇滿誌 出處:《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 解釋: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誌,誌願。
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遊刃有余 出處:《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
解釋: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解釋:拉壹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相濡以沫 出處:《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解釋:相:互相。
濡:沾濕,浸潤。以:用。
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櫛風沐雨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 解釋: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窺天 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 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壹樣。
文過飾非 出處:《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解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白駒過隙 出處:《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解釋: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洋洋大觀 出處:《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釋: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豐富多彩,盛大壯觀。
恬淡無味 出處:《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解釋: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
枯木死灰 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釋:死灰:燃燒後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比喻極其消極悲觀。莫逆之交 出處:《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解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沈魚落雁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釋:魚見之沈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