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古人所說的“五勞七傷”指的是什麽

古人所說的“五勞七傷”指的是什麽

五勞七傷,成語。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勞:“素問”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誌。

成語典故

出處: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蟲雲:'我會醫五勞七傷。'”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大同之世,生人最樂,內無五勞七傷之感,外極飲食、宮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清·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

拼音代碼: wlqs

近義詞: 三病兩痛、五癆七傷

用法: 作謂語、賓語;泛指虛弱多病

中醫養生

人們經常用“五勞七傷”來形容人身體虛弱多病。其實,“五勞七傷”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著多個方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五勞七傷”實際上是經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會“積勞成疾”。

五勞七傷

五勞:“素問”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誌。

可以看出,視、臥、坐、立、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動,這些活動對人的影響也最大,互相之間也可以相互影響,互為協調。所以,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註意,不論是勞身還是勞心都要有節制,不可過度,要註意勞逸結合,調節神經和身心,這樣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中藥方

除五勞七傷萬病散

藥物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川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朱砂(細研)半兩,芫青(糯米拌炒令黃色,去翅足)半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半兩,雄黃(細研)半兩,幹姜(炮裂,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細辛半兩,莽草(微炙)半兩,鬼臼(去須)半兩,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處方來源《聖惠》卷五十六。

方劑主治風屍,及飛屍,鬼疰,風痹,身上痛如針所刺,嘔逆痰癖。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1]

五勞七傷向後瞧

預備勢:直立勢同第壹段,兩手叉腰。

(壹)慢慢向右轉頭,眼看後方。

(二)復原。

(三)慢慢向左轉頭,眼看後方。

(四)復原。

如此反復多遍。

作用:可使精血充足,神氣寧靜,以治五勞七傷。亦可防治頸椎病。

註意:轉頭時,身體不動,保持正直。向後看時吸氣,復原時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