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
防蔽耳目
防不及防
防不勝防
防患未萌
防患未然
防禍於未然
防君子不防小人
防萌杜漸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
防人之口,甚於防川
防微杜漸
防微杜釁
防微慮遠
防心攝行
防芽遏萌
防意如城
怯防勇戰
慎防杜漸
以防不測
以防萬壹
以防未然
避瓜防李
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杜漸防萌
杜漸防微
杜隙防微
遏漸防萌
攻疾防患
積谷防饑
養兒防老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養子防老,積谷防饑
暗箭難防
猝不及防
杜微慎防
家賊難防
曲為之防
桑土之防
思患預防
驟不及防
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養兒待老,積谷防饑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2. 什麽什麽及什麽四字成語有成語鞭不及腹、朝不及夕、猝不及防、防不及防、迫不及待、言不及義。
1、鞭不及腹是壹個成語,拼音是biān bù jí fù,意思是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譯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
2、朝不及夕(zhāo bù jí xī),成語,作謂語;指生活極端貧困,形容情況危急。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譯文:生活極端貧困,如何對待妳。
3、猝不及防是壹個成語,讀音為cù bù jí fáng,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壹》:“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譯文:既然不點燃蠟燭,又不發聲音,突然不及防範,突然相遇,這是先生犯鬼,這不是鬼犯先生。
4、防不及防(fáng bù jí fáng):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於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譯文:可以看到小人等待君子犯錯,每次疏忽,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5、迫不及待,讀音是pò bù jí dài,是壹個漢語詞語,釋義是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譯文:都是酒後的遊戲,這個仙子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