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四個人給壹個人跪下是什麽故事

四個人給壹個人跪下是什麽故事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壹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的和平手段,不傷君臣和氣就解除了大臣的軍權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杯酒釋兵權”做為壹個成語,逐步引申為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歷史背景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壹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建隆元年(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壹天,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麽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麽好的辦法嗎。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他便說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宋太祖就連聲說“妳不用再說了,我全明白了”。於是壹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權,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範浚在《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這些話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從小軍官到殿前都點檢,又從殿前都點檢躍上皇帝寶座的趙匡胤,十分懂得軍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宋朝壹建立,他就吸取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了對禁軍的控制。

建隆二年太祖鑒於當時已控制局勢,就著手陸續采取了壹些措施,把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因為殿前都點檢是宋太祖黃袍加身前擔任過的職務,從此不再設置。由石守信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趙普就向他數次進言說:“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壹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這些話實際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記住陳橋兵變的事件,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

事件過程

宋太祖(宋代第壹個皇帝趙匡胤)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裏總不大踏實。有壹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麽道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

宋太祖連連點頭,贊賞趙普說得好。

後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太大,還是把他們調離禁軍為好。”

宋太祖說:“妳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但是據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將士。有朝壹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妳提醒壹下。”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他拿起壹杯酒,先請大家幹了杯,說:“我要不是有妳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但是妳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壹年來,我就沒有壹夜睡過安穩覺。”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裏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此時是公元961年)。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麽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麽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妳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妳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妳們身上。妳們想不幹,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裏,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壹點,請陛下指引壹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妳們著想,妳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閑官,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妳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壹散,大家各自回家。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壹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釋”就是“解除”)。

過了壹段時期,又有壹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此時是公元969年)。宋太祖在禦花園舉行宴會。太祖說:“妳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麽繁忙,還要妳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

有個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麽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

也有個節度使不知趣,嘮嘮叼叼地把自己的經歷誇說了壹番,說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說:“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幹什麽?”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通過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壹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壹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後來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希望對妳有幫助,童無忌007,永遠為您解答

?如果滿意請采納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