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心啥啥患

成語心啥啥患

成語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拼音:xīn fù zhī huàn)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十壹年》。“心腹之患”的意思是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含貶義。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兵大舉進攻越國,壹路上勢如破竹,壹直攻至越都會稽。越王勾踐走投無路,只得向夫差屈膝求和。越國謀臣文種買通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決定不滅越國。

當時吳國首輔大臣伍子胥壹再對吳王進諫說:“越王能忍辱負重,大王不把他消滅,將來壹定會後悔的。”但是吳王並未聽從,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範蠡入吳為奴。勾踐在吳國為奴的時候,放下了所有的尊嚴,像羔羊壹樣溫順,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

有壹次夫差生病了,勾踐的隨從範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表面上對吳國依然必恭必敬,但他在八位大臣的輔助下,卻在積極籌備戰爭。

公元前484年,夫差為了爭霸中原,準備攻打齊國。勾踐率其臣屬帶著厚禮前來晉見,吳國上至君王下至大臣都得到了饋贈。吳國人很高興,只有伍子胥深感憂患,他說:“這是在用利益誘惑人,將危害吳國呀。”

於是,他進諫吳王說:“越國是吳國嚴重的隱患,兩國同處壹地,越人對我們用心不良。如今,他們表面臣服,其實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如先下手為強,盡早滅掉他們。如果征伐齊國成功,也如同得到了壹塊像石頭壹樣的田地,是無用之物。

可如果我們不把越國變成沼澤,吳國必受其害。這就好像求醫生治病,卻說‘留下病根’壹樣,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盤庚》說:‘不能與猖獗叛逆者***存,要用滅族的酷刑使他們不能留下後代,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種族不斷繁衍下去’,商朝因此興盛了。

如今您卻反其道而行之,想用這樣的方法成就霸業,豈不是很難嗎!”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他的勸諫,把伍子胥派到了齊國。伍子胥到了齊國後,將兒子委托給齊國的鮑氏,並讓他改姓王孫氏。

伍子胥回國後,吳王知道了這件事,就賜給伍子胥屬鏤寶劍,讓他自己了斷。伍子胥臨死前說:“在我的墳墓上種植檟樹,檟樹可以成為棟梁。吳國可能要亡國了!不超過三年,吳國就會衰竭。驕必敗,這是常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