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含“負”字的成語

含“負”字的成語

負才傲物

謂依恃才學,驕傲而看不起旁人

負才任氣

謂依恃才學,任性使氣

負才使氣

見“負才任氣”

負材矜地

見“負地矜才”

負材任氣

見“負才任氣”

負乘斯奪

語出《易·系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後以“負乘斯奪”指才德不稱其職會招致禍患。後以“負乘斯奪”指才德不稱其職會招致禍患

負乘致寇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孔穎達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負者,小人之事也。施之於人,即在車騎之上而負於物也,故寇盜知其非己所有,於是競欲奪之。”意思是卑賤者背著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馬車顯耀,就會招致強盜來搶。後以“負乘致寇”謂居非其位,才不稱職,就會招致禍患

負德背義

猶言負恩背義

負德孤恩

缺少恩義

負地矜才

謂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負驕矜

負恩背義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負恩忘義

見“負恩背義”

負詬忍尤

忍受指責和怨恨

負固不賓

同“負固不服”

負固不服

依恃險阻而不臣服

負衡據鼎

謂身居高位,肩負重任

負荊請罪

戰國時,廉頗為趙國大將,藺相如後來居上,廉頗不服,欲羞辱藺,藺為了趙國的利益,處處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兩人遂為刎頸之交。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背負荊條,謂願受杖。後以“負荊請罪”為向人賠禮道歉之典

負荊謝罪

見“負荊請罪”

負老提幼

見“負老攜幼”

負老攜幼

猶言扶老攜幼

負類反倫

和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負芒披葦

猶言披荊斬棘

負氣含靈

指有生氣和靈性的人

負屈含冤

見“負屈銜冤”

負屈銜冤

遭受冤屈

負屈銜冤

見“負屈銜冤”

負任蒙勞

謂擔負重任,承受勞苦

負手之歌

《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沒。”後以“負手之歌”指臨終前的詠歌

負俗之譏

見“負俗之累”

負俗之累

因不諧於流俗而受到的譏議

負土成墳

背土築墳。古代認為是壹種孝義的行為

負險不賓

猶言負固不服

負險不臣

猶言負固不服

負薪構堂

《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後以“負薪構堂”指繼承先人德業

負薪救火

抱著柴草救火。比喻想消滅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

負義忘恩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負隅頑抗

憑恃險阻,頑固抵抗

負重含汙

猶言忍辱負重

負重涉遠

見“負重致遠”

負重吞汙

見“負重含汙”

負重致遠

負載重物走遠路

負阻不賓

猶言負固不服

負罪引慝

謂引咎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