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帶有手字的所有成語 越多越好

帶有手字的所有成語 越多越好

頓足搓手-著急惋惜的樣子

額手相慶

額手稱頌

額手稱慶

飜手雲覆手雨

高下在手 同“高下其手

高下其手 猶言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

高擡貴手 客套話。多用於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

壹手壹足 比喻壹個人或壹人之力

壹手壹腳 見“壹手壹足”。

壹手包辦 ①壹人全部辦理。②個人獨攬。

壹手遮天 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壹人手,掩得天下目。”後以 “壹手遮天”形容仗勢弄權,瞞上欺下

七手八腳 ①動作忙亂貌。②眾人壹起動手貌。③形容頭緒、支節很多。 ④形容手和腳多

不擇手段 為了達到目的,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

十手爭指 謂人如有不善,眾人則爭相指責。語本《禮記·大學》:“十 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以手加額 古人用手擱在額上,表示歡欣慶幸。原為“指額”,後作“加 額”。

倒持手板 見“倒執手版

倒執手版 古代官員持手版以朝。倒執手版,謂驚惶失態

先下手為強 謂先於他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語出《隋書·元胄傳》: “兵馬悉他家物,壹先下手,大事便去。”

大顯身手 充分顯露自己的本事。

唾手可取 同“唾手可得”

唾手可得 比喻極易得到或成功

得手應心 見“得心應手”。

強將手下無弱兵 在英勇的將領率領下不會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幹人手 下沒有弱者

束手自斃 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束手束足 見“束手束腳

束手束腳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束手坐視 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束手待死 同“束手待斃”。

束手旁觀 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束手待斃 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時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等敗亡。

束手無計 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措 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術 同“束手無策”。

束手就困 謂無法擺脫困境。

束手就禽 見“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 謂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無力反抗,甘被俘獲。

束手就殪 同“束手待斃”。

束手就斃 同“束手待斃”。

束手縛腳 見“束手束腳”。

束手聽命 拱手聽從命令

枷脰械手 猶言枷頸銬手。謂拘系囚犯

遊手好閑 亦作“遊手好閑”。遊蕩成性,好逸惡勞。

遊手好閑 遊蕩成性,不好勞動。

遊手好閑 見“遊手好閑”。

手不應心 猶言力不從心。

手不釋卷 手執書本沒有放下的時候。形容勤讀不倦。

手不釋書 猶手不釋卷。

手忙腳亂 形容做事慌亂而無條理。

手足之情 謂兄弟的情分。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極其驚慌。

手足重繭 手足生厚繭。極言勞瘁。語本《淮南子·修務訓》:“昔者楚 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

手足胼胝 手足生繭。極言勞瘁。

手足異處 謂被殺。

手足無措 手腳無安放處。喻動輒得咎,不知所從。語出《論語·子路》: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禮記·仲尼燕居》:“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陳書·後主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後亦用以形容臨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手到拈來 比喻辦事不費力氣就能成功。

手到拿來 謂不費力氣就能將必須擒拿的人捉到。

手到病除 形容醫術高明。

手到擒來 謂不費力氣就把敵人擒捉過來。

手胼足胝 猶手足胼胝。

手高眼低 ①謂作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②謂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卻 很低。喻貪得而不識貨。

手疾眼快 謂動作敏捷。

手眼通天 比喻善於鉆營,手腕不尋常。

手腳乾凈 喻廉潔奉公。

手腳無措 同“手足無措”。

手揮目送 三國魏嵇康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之十四,有“目 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之句,謂壹面仰視飛鳥,壹面揮手彈琴,手眼並用,無不自如。後以“手揮目送”比喻行文得心應手。

手無寸刃 謂手裏壹點武器都沒有。

手無寸鐵 猶手無寸刃。

手無縛雞之力 雙手沒有捆縛住雞的力氣。形容文弱。

手舞足蹈 ①舞蹈時配合樂曲,兩手舞動雙足跳動。後多用以形容心情高 度興奮、用動作來表達的狀態。語本《詩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指朝儀中臣下的拜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