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三足鼎立
成語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釋義: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成語 壹言九鼎
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壹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示例 妳若是專家或者要人,~,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成語 鐘鳴鼎食
發音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釋 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 《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示例 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壹代不如壹代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鼎誌昌盛——誌:記載,記錄。指“世紀寶鼎”記載著人類社會的繁榮興旺。
鼎:古代炊具。多用於青銅制成。圓形,三足兩耳,也有長方四足的。盛行於商周時期,漢代仍流行。
2. 足字的四字成語足不出戶、酒足飯飽、神氣十足、無足輕重、豐衣足食
壹、足不出戶[ zú bù chū hù ]
解釋:腳不跨出家門。
出自:魯迅《花邊文學·漢字和拉丁化》:據我個人的經驗,我們那裏的土話,和蘇州很不同,但壹部《海上花列傳》,卻教我“足不出戶”懂了白。
二、酒足飯飽[ jiǔ zú fàn bǎo ]
解釋: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我方才被楊公館堅留,已經喝得酒足飯飽。
三、神氣十足 [ shén qì shí zú ]
解釋:神氣:自以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擺出壹副自以為高人壹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出自: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農會於是神氣十足了。
四、無足輕重[ wú zú qīng zhòng ]
解釋:沒有它並不輕些,有它也並不重些。指無關緊要。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四章:“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
五、豐衣足食[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釋: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自:《 *** 選集·組織起來》: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
3. 四字成語,中間有足字的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97則) [a] 礙足礙手 [b] 百足不僵 不足齒數 不足掛齒 不足介意 不足輕重 不足為法 不足為據 不足為慮 不足為憑 不足為奇 不足為外人道 不足為訓 不足為意 不足與謀 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c] 重足屏氣 重足屏息 重足而立 側足而立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重足累息 廁足其間 重足壹跡 [d] 頓足不前 頓足搓手 頓足捶胸 頓足搥胸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抵足而眠 鼎足而三 頓足捩耳 鼎足三分 頓足失色 鼎足之勢 頓足椎胸 [f] 方足圓顱 [g] 裹足不前 高足弟子 [h] 何足道哉 何足掛齒 何足介意 何足為奇 [j] 酒足飯飽 舉足輕重 疾足先得 捷足先得 捷足先登 [k] 刻足適屨 [l] 累足成步 履足差肩 立足之地 [m] 馬足車塵 馬足龍沙 [n] 躡足附耳 泥足巨人 躡足其間 躡足潛蹤 [q] 齊足並驅 七足八手 蹺足而待 翹足而待 蹺足抗手 蹺足抗首 翹足引領 [r] 人足家給 [s] 手足重繭 雙足重繭 三足鼎立 手足胼胝 手足失措 手足無措 手足異處 首足異處 手足之情 [t] 頭足倒置 頭足異處 頭足異所 [w] 未足輕重 無足輕重 無足重輕 [x] 跣足科頭 削足適履 [y] 引足救經 [z] 知足不辱 知足常樂 折足覆餸 踵足相接 誌足意滿 足足有余 濯足濯纓 知足知止
第三個字是“足”的成語:(***18則) [b] 卑不足道 卑諂足恭 [d] 貂不足,狗尾續 [f] 豐衣足食 [j] 金無足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k] 空谷足音 [m] 渺不足道 [q] 跫然足音 [s] 死不足惜 手胼足胝 手舞足蹈 [w] 微不足道 [y] 壹失足成千古恨 移有足無 [z] 足兵足食 足食足兵 足衣足食
希望幫到妳 望采納 謝謝 加油
4. 四字成語 第三個字是三的成語有哪些半夜三更 壹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
指深夜。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草廬三顧 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
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
垂涎三尺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
也形容非常眼熱。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
比喻這裏面的奧妙。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
排除壹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誌,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
指在某方面造詣。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讀書三余 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壹切閑余時間。
紅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時候不早。 喙長三尺 喙:嘴。
嘴長三尺。形容人善於辨說。
火冒三丈 形容憤怒到極點。 幾次三番 番:次。
壹次又壹次。 頰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九烈三貞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犒賞三軍 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後統稱軍隊。
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利市三倍 形容買賣得到的利潤極多。 連中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壹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 兩面三刀 比喻耍兩面派手法,當面壹套,背後壹套。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為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韜三略《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屢次三番 許多次。形容反復多次。
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日上三竿 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
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
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三十三天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
後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釁三浴 釁:以香塗身。
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壹種禮遇。
三浴三釁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
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壹種禮遇。 三戰三北 北:敗逃。
打三仗,敗三次。形容屢戰屢敗。
歲寒三友 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裏為壹舍。
主動退讓九十裏。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網開三面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壹條出路。
韋編三絕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
比喻讀書勤奮。 穩吃三註 四人賭博,壹個人贏三個人的賭註。
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陽關三叠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叠:反復歌唱某壹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
後也比喻離別。 壹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壹波三折 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
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壹唱三嘆 壹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
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壹國三公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壹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權不統壹,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壹口三舌 比喻嘮叨、話多。
壹日三秋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壹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
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壹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壹隅三反 從壹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勇冠三軍 冠:位居第壹;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壹。
遊戲三昧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
後指用遊戲的態度對待壹切。 約法三章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
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再衰三竭 竭:盡。
指力量壹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竭。 長年三老 古時指船工。
八難三災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白璧三獻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
比喻不識良材或。 避軍三舍 指退讓和回避。
壹舍:三十裏。 避君三舍 指退讓和回避。
壹舍:三十裏。 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同“鼎足三分”。 二心三意 想這樣又想那樣。
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滿三平 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同“三平二滿”。
河清三日 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河東三篋 指亡失的書籍。
華封三祝 華:古地名。封:疆界,範圍。
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願。
火冒三尺 形容憤怒到極點。同“火冒三丈”。
頰上三毫 比喻文章。
5. 什麽側足而立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重足:雙腳並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抵足而眠 腳對著腳,同榻而睡。形容關系親密,情意深厚。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翹足而待 踮起腳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重足而立 疊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只腳壹樣,三者各立壹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蹺足而待 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