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洶湧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釋:洶湧: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自: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譯文:沸騰像暴怒,洪水猛烈上湧,波浪互相撞擊
二、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譯文:旅客的貧苦艱辛,水面遼闊
三、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釋:汪洋:形容大水寬廣無邊。水勢極其浩大。也比喻聲勢極其浩大。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轟天炮響,汪洋大海起春雷。”
譯文:天轟轟響起了炮聲,汪洋大海上起了春天的雷
四、駭浪驚濤 [ hài làng jīng tāo ]
解釋:駭:使驚怕;濤:大波浪。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
出自: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譯文:人應該既安靜的時候,每次想到前經所經歷的驚濤駭浪,從來沒有恐懼地
五、驚濤怒浪 [ jīng tāo nù làng ]
解釋: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同“驚濤駭浪”。
出自:宋·韓拙《論觀畫別識》:“顛崖峻壁之間,壹水飛出,如練千尺懸灑於萬仞之下,有驚濤怒浪,湧瀼騰沸,噴濺漂流。”
譯文:顛陡峻的山崖石壁之間,壹條飛出,如練千尺懸灑在萬丈的下,有大浪怒浪,湧攘沸騰,噴濺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