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列舉六個春秋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的歷史典故

列舉六個春秋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的歷史典故

光楚漢時候的典故就滿大街:

壹、揭竿起義:漢高祖劉邦是中國第壹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和項羽楚漢相爭,除了富有傳奇色彩之外,許多成語和典故都是源自這壹段歷史。話說秦末暴政,官逼民反,陳勝、吳廣等率

領百姓起義,當時秦朝嚴禁民間私藏兵器,他們就地取材斬木為兵做兵器,這就是指平民老百姓起義的意思了。

二、市井之徒:在古代,開壹口井是非常困難的事,為了水源,人們就會聚居在井的附近,漸漸就成為當時的市集,稱為市井,至於市井之徒呢就是指混跡於市井,身份低微的販夫走卒,當時劉邦做泗水亭亭長時,他是壹個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稱兄道弟的朋友,夏候嬰是壹個趕馬車的,樊噲是殺狗的屠狗之輩,在當時來說呢,他們是典型的市井之徒。

三、斬白蛇起義:古代民智未開,民眾大多很迷信,所以許多政治人物就利用這壹點,編造出壹些神話,提升自己的地位,坊間傳聞袁世凱在稱帝之前,靜悄悄的把兩片金鱗放進浴缸,讓

人家覺得他是金龍化身,在洗澡時褪下龍鱗雲雲,結果當然是成為笑柄。而劉邦起義時,訛稱自己是赤帝子也就是赤龍之子,上演了壹幕“斬白蛇起義”,這個神話令他瞬間得到民眾的認同,起義就更有成效了。

四、二世祖:經常聽到人家說二世祖,其實二世祖是從何而來的呢?據坊間流傳是因為秦始皇死後,把帝位傳給他兒子胡亥稱為秦二世,大奸臣趙高指他年輕識淺,最好是避見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趙高代辦,秦二世樂得躲在後宮沈迷酒色,盡情享樂,短短三年間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敗個精光,所以後世指敗盡家業的敗家仔,就如秦二世這樣敗家的我們就稱他為二世祖。

六、霸王別姬

七、胯下之辱:韓信半生潦倒,經常受到市井流氓的欺負,還逼他受胯下之辱,胯下就是指從人家褲襠底下爬過去,但韓信知道忍辱負重,留有用之軀終於成為壹代名將,由此可知,要像韓信那樣,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大事。

八、四面楚歌:當日項羽被漢軍圍攻於垓下,漢軍響起四面楚歌,楚軍思鄉情切無心戀戰,乘夜走個壹空,此乃“壹夜悲歌,吹散八千子弟兵”項羽亦因此而敗亡,時至今日,如果我們說壹個人四面受敵陷入困境,舉個例子,如果他本身已是負資產,還遭公司解雇,老婆亦懷孕,媽媽接受手術,可以告訴大家他在經濟上已陷入四面楚歌。

九、妳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十、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楚項羽當年英雄末路,兵敗走至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圖謀再起,但楚項羽就說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現在就引申成為自慚,無面目見故人的意思,項羽自言此乃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其實深究下去,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壹生不曾受過重大挫敗,他出身貴族,這壹次,經過十面埋伏的重挫後,就再無勇氣東山再起。

十壹、卿子冠軍:楚懷王派宋義去救趙國,並封他為卿子冠軍,就是六國諸候之首,引申到後世,凡是在所有比賽中得第壹名的就稱為冠軍,至於第二名叫亞軍,“亞”字有次壹等、第二

的意思,例如孟子,我們稱他為亞聖,就是僅次於對孔子。項羽稱範增為範亞父是尊稱他為第二位父親以示親厚,至於第三名叫季軍,劉邦有小名叫劉季,原因是因為他在眾兄弟中排行第三,

所以兄弟就叫他劉三哥。

十二、破釜沈舟:項羽遇上人生中最艱苦的壹場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在打這壹場仗之前,項羽做出壹件匪夷所思的事,他命所有出戰的楚軍破釜沈舟。所謂“釜”,就是煮食用的器皿,打碎所有的煮食的釜鍋,鑿沈所有的船,以示決壹死戰。後人形容人們先斷了後路,決心勇往直前做好壹件事的就叫破釜沈舟。在破釜沈舟這壹戰役中,其實還有各國的諸候軍參戰,但是他們都怕死,只是爬上壁壘上隔遠觀戰,後世人形容只作局外觀戰,而不肯參與又不作表態的人,我們就說他“作壁上觀”。

十三、指鹿為馬:趙高是壹個“天閹”,那是說他是生下來在生理上就是有缺陷的男人,他為人陰險好權謀,有壹天他在秦二世胡亥面前,指著壹只鹿說是壹匹馬,大多數的大臣因為怯於他

的權勢,亦附和他說是壹匹馬,而小數正直的人就堅持說是壹只鹿,後來,不肯順從趙高指鹿為馬的人就紛紛讓他誅殺,後世人就形容恃持自己的權利,顛倒是非黑白的人,就說他是指鹿為馬。

十四、約法三章:秦壹統天下,獨尊法家,以嚴刑峻法治國,在商鞅變法時曾有這樣壹條法例,是說如果不努力耕作,又或者棄農從商的話,就是犯罪,全家也要受罰,可見當時的法例是多麽的嚴苛,終於弄致官逼民反,加速秦朝滅亡。及後劉邦入主鹹陽,他聽從蕭何的意見,盡廢秦法,只剩下三條,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竊者論罪,此之為約法三章。現在我們和別人做事,訂下壹些簡單而明確的規定互相遵守,稱之為約法三章。

十五、鴻門宴:話說劉邦先入關中鹹陽,而項羽就在鴻門阪設下夜宴,表面是慶祝滅亡秦朝,其實是希望在席間能刺殺沛公劉邦,後世人把壹些場合,表面氣氛歡樂而內裏暗藏殺機就稱之為鴻門宴。而在酒宴上,項莊假意舞劍娛賓,實際是想壹劍把沛公劉邦刺死,後世人把這種有心人,巧立名目,而別有用心去針對某些人某些事,稱之為項莊舞劍,誌在沛公。

十六、沐猴而冠:項羽遭人罵他沐猴而冠,令他怒火中燒,要烹要殺,究竟沐猴而冠是什麽意思呢?原來是說壹只猴子洗過澡,穿上人的衣服,戴上冠帽走出來,雖然外觀是改變了,但骨子裏依然是壹只猴子,始終是畜牲。所以後人形容壹些人徒具外表,但缺乏內涵,又或者暴躁輕浮,做不了大事,就說他沐猴而冠,大家記住,千萬不要形容妳的朋友是這樣,要不然只會翻臉。

十七、推陳出新:韓信在關中巴蜀的時候,曾做過治粟都尉,也就是現在的糧倉管理員,當時劉邦為了打仗,預備大量糧餉,但又怕糧餉變壞,於是韓信就想出壹個方法,就是推陳出新。意思是說把舊的糧餉從另壹邊的門送出,新的糧餉從另壹邊門引入。周而復始,糧餉就不會因為儲存的關系而變壞,推陳出新在當時來說是壹種很嶄新的概念,引申到今天,摒棄舊有的方法或者事情,用嶄新而又有用的方法去跟進,就叫推陳出新。

十八、蕭何月下追韓信:話說當年韓信在漢軍中,因為不受重用而出走,蕭何知道後就連夜趕去把他追回來,並且說服了當時的漢王劉邦築壇拜將,還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劉邦亦是因為得到韓信這個軍事天才的幫助,才可以扭轉形勢,以弱勝強,改寫歷史。可惜事事多變,韓信可以成為大元帥是因為蕭何,但最後步上斷頭臺被斬頭,亦因為蕭何,所以後人會形容,某壹件事因為壹個人成功,最後又因為這壹個人而失敗,就會這樣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十九、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二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年代,是要經由棧道出入巴蜀,而棧道在劉邦進入巴蜀後燒掉,後來劉邦聽從韓信之計重修棧道,但棧道的修築期起碼需時三數年,令項羽錯覺以為劉邦沒這麽快可以出巴蜀,其實漢軍暗中經由陳倉小路偷出巴蜀,殺項羽壹個措手不及,後世引申比譬為,對人用假象迷惑,其實另有所為的我們就稱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二十、反間計:在劉邦眾多智囊中,陳平是最愛爭議的壹個,相傳陳平“常盜其嫂”而被判罪,盜嫂是說他和嫂子有曖昧關系,在註重禮教的古代,這種行為是為世所不容,當劉邦任用陳平時,四周的人都同聲反對,說會令劉邦的聲譽受損,劉邦就認為我用的是他的才智而非他的德行,事實證明陳平日後果然獻出歷史有名的離間計、美人計和反間計,協助劉邦得天下,亦成為有漢壹代的開國功臣,由此可見,劉邦在用人方面確有過人之處。

二十壹、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話是韓信對劉邦自誇之言,究竟韓信帶兵有多能幹?原來他很會量才而用,他把士兵分類,瘦弱的當步兵,強壯的當騎兵,如果力氣好的就擔旗,力弱的就鳴金擊鼓,聽力不好的就專門看風向和煙火,視力不好,看的不遠的就專聽號令,可以說是人盡其才,時至今日,多多益善這句話除了可以在籌款中聽到外,在家用方面,妳亦可以說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