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的成語有:漏盡更闌,走漏天機,江心補漏。2:結構是、刻(左右結構)漏(左右結構)。3:拼音是、kèlòu。4:註音是、ㄎㄜ_ㄌㄡ_。
刻漏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刻漏kèlòu。(1)漏壺,壹種古代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壹孔,壺中立壹有刻度的箭形浮標,從壺中水滴漏而顯示箭上的度數而知其時刻。
二、引證解釋
⒈古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孔,壺中立壹有刻度的箭形浮標,壺中水滴漏漸少,箭上度數即漸次顯露,視之可知時刻。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壹。參閱《續通誌·天文六》。引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刻漏以壹百二十為度。”按,《漢書·哀帝紀》作“漏刻以百二十為度”。顏師古註:“舊漏晝夜***百刻,今增其二十。”唐杜甫《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因為醉歌》:“豈知驅車_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明史·天文誌壹》:“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_鼓。”清沈初《清西筆記·紀職誌》:“交泰殿大_,宮中鹹以為_。殿三間,東間設刻漏壹座。”
三、國語詞典
古代的計時器。刻為刻度數的漏箭,漏為盛水的銅壺,用銅壺裝水,底穿壹孔,中置漏箭,壺中水從壺底漏出,逐漸減少,箭上刻度漸次顯露,據此測知時刻。
四、網絡解釋
刻漏刻漏引又稱漏刻_漏壺,是中國古代的漏水計時器。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_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_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_水從漏壺以恒定的流量註入受水壺_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_提高了計時精度。為了獲得恒定的流量_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_向受水壺註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_水管采用“渴烏”(虹吸)原理_便於調整和修理。
關於刻漏的詩詞
《夜永·山深無刻漏》《刻漏·無疑莫詣君平肆》《贈制刻漏前挈壺王君_》
關於刻漏的詩句
高城刻漏傳刻漏虛銀箭雨作刻漏下
關於刻漏的詞語
江心補漏漏盡鐘鳴走漏天機裨補闕漏漏盡更闌銅壺刻漏上溢下漏無愧屋漏銅壺滴漏涓滴不漏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刻漏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