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威風四字成語。
八面威風是壹個成語,出自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壹折、元·鄭德輝《三戰呂布》第三折、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八面威風的意思是指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聲勢逼人,氣派十足的樣子;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典故元朝末年的順帝時期,上下官員極端腐敗,統治手段殘暴無比,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裏,尤其是漢人,簡直牛馬不如,任由他們宰割。百姓求生無路,紛紛扯起造反的大旗。疾風驟雨般的起義風暴,使元朝的反動統治很快土崩瓦解了。
在起義軍中勢力較強的朱元璋,於公元1356年攻克集慶(現在的南京),自號吳國公。當時其他兩路義軍首領張士誠和陳友諒將他視為競爭對手和最大威脅,無時不想除之而後快。朱元璋豈能任他們擺布!通過連番征戰,他兼並了各方勢力。
後來,鄱陽湖壹戰,陳友諒的數十萬大軍被朱元璋燒得所剩無幾。混戰中,陳友諒中箭身亡。看到大勢已去,陳友諒的兒子率領殘兵敗將乖乖地歸順朱元璋。朱元璋大獲全勝,在九江口張燈結彩,犒勞三軍。將士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三軍氣勢酣暢淋漓。
八面威風成語寓意:
八面威風所指代的是人的威懾力。如果壹個人的風度、氣派足可以淩駕四方,震懾八面,自成壹方氣候,足見此人是萬方儀態。佛家以行、住、坐、臥柬管信徒,號稱四威儀。威儀修得,才會妙心吉祥,道風初成。中國古代典籍《中庸》裏更是倡導:利益三百,威儀三千。
只有註重威儀,才能有威可畏,有儀可像。不過,威是自己樹立起來的,也是別人擁戴出來的。自己立威,還要揚威,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威。但是如果只是頤指氣使,欺壓良善,強奸民意,耍威風,講排場,最終的結局往往是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