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風塵仆仆、舟車勞頓、風餐露宿、披星戴月,風塵苦旅、草行露宿、餐風飲露、涉海登山、臥雪眠霜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旅途艱苦。
出處:楊朔《熔爐》:“黃金寶夾在進軍的行列裏;跋山涉水;越練越強。”
翻山越嶺[fān shān yuè lǐng]:翻:翻過;越:過;嶺:山嶺。 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裏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壹樣。”
風塵仆仆[fēng chén pú pú]: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出處:漢·秦嘉《與妻書》:“當涉遠路;趨走風塵。”宋·高斯得《恥堂存稿》:“既往復來;仆仆道路。”清·吳趼人《痛史》:“三人揀了壹家客店住下;壹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舟車勞頓[zhōu chē láo dùn]:舟車:船與車,泛指壹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錢鐘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風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風裏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
宋·陸遊《宿野人家》:“老來世路渾諳盡;露宿風餐未覺非。”宋·範成大《元日》:“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壹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風塵苦旅[fēng chén kǔ lǚ]: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辛苦。
出處: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铦》
草行露宿[cǎo xíng lù sù]:走在野草裏,睡在露天下。 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餐風飲露[cān fēng yǐn lù]: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王守仁《瘞旅文》:“餐風飲露,無爾饑兮。”
涉海登山[shè hǎi dēng shān]:渡過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艱苦,也形容行程連綿不斷。亦作“涉水登山”。
出處:唐·張說《賀示歷書表》∶“奉宣聖旨,內出新撰歷書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竊窺深奧,仰觀英華,涉海登山,罔知攸際。”
臥雪眠霜[wò xuě mián shuāng]:睡臥在霜雪之上,比喻艱苦的流浪生活。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三折:“假若俺高皇差妳個梅香,背井離鄉,臥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妳壹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