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走頭沒路 成語簡解 編號 : 4719 成語 : 走頭沒路 註音 : ㄗㄡˇ ㄊㄡˊ ㄇㄟˊ ㄌㄨˋ 漢語拼音 : zǒu tóu méi lù 參考詞語 : 走投無路 釋義 : 義參「走投無路」。見「走投無路」條。 Emoji符號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走頭沒路”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走投無路」的「走投」是「 走而投向 」的意思。宋代範成大有壹首〈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余便覺登頓至靈川疲甚自嘆羸軀乃無壹可偶陸融州有使來書此寄之〉詩,中間有兩句:「走投破驛宿,強飯不下咽。」就是說壹路奔波,投宿在破驛站,勉強想吃點東西,卻咽不下去。所以「走投無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處、投向何方,眼前無路可走了,用來比喻壹個人陷入困境。元代時,楊顯之所寫的戲曲《瀟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無路」來表示主角的困境。內容描述女主角張翠鸞被押解,經過沙門島,碰到壹場大雨,又冷又溼,不但雙腳陷在泥濘中,舉步維艱,又閃了腰,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覺得這沙門島簡直是人間煉獄。「走投無路」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無路可走,處境窘困。 典源 :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源,提供參考。※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1>。長籲2>,氣結成雲霧。行行裏著車轍把腿陷住,可又早閃了胯骨,怎當這頭直上急簌簌雨打,腳底下滑擦擦泥淤。 〔註解〕 (1)酆都:俗傳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縣。 (2)籲:音ㄒㄩ,嘆息。 書證 : 01.《喻世明言.卷壹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壹等倭賊戰酣之際,埋伏都起,火器壹齊發作,殺得他走頭沒路,大敗虧輸。」 成語接龍
“路”字開頭的成語
路不拾遺 路無拾遺
“走”字結尾的成語
不脛而走 無脛而走
“走”字開頭的成語
走馬看花 走投無路 走投沒路 走骨行屍 走筆成章 走馬觀花 走頭無路 走筆成文 走頭沒路
“路”字結尾的成語
走投無路 窮途末路 輕車熟路 走投沒路 相逢狹路 揚鑣分路 康莊之路 虎狼當路 九霄雲路 走頭無路 怨聲盈路 怨聲載路 豺狼當路 走頭沒路 豺狼塞路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走頭沒路”分成的單字詳解:
走, 頭, 沒,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