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彬彬有禮
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釋: 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2.文質彬彬
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釋: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彬彬濟濟
拼音: bīn bīn jǐ jǐ
解釋: 形容人才盛多的樣子。
出處: 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而目前由學塾以升入學院教育者彬彬濟濟,於工藝之道無不各造精微,此皆廣設書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
4.彬彬文質
拼音: bīn bīn wén zhì
解釋: 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繡襦記·催子趙試>》:“知本末,重綱常,彬彬文質好行藏。”
5.不衫不履
拼音: bù shān bù lǚ
解釋: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長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邊幅的樣子。
出處: 唐·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